-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届高考专题复文言文句式教案201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教案
201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
本专题共3课时。其中讲练2课时,练习课1课时。
【考点简析】
2013 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考纲》规定的考查的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出现。虽然《考纲》没提到定语后置句及状语后置句,但这两种句式都会在翻译题中有所涉及,所以也不能忽略。“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有关词类活用在实词我们已重点讲述,这里不再列举。
【知识梳理】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
?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今臣亡国贱俘。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9.且相如素贱人。
10.臣本布衣。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3.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结: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如1)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如2)3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形式为:“……者,……。”(如3)
4.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代称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4)
5.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如5)
6、用“此”“乃”“亦”“即”“则”“素”“皆”“诚”“本”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如:6—10)
7.用“是”“为”表示判断。(11、12)
8、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13—15)
?
练习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神仙之说,所谓画蛇添足。?????? B.夫天者,人之始也。
C.然是说也,余常疑之。??????????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判断句的辨识能力。答案C(A为无标志判断句;B “者……也”表判断;D“非”“……也”表判断)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二)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属今为之虏矣。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文王拘而演《周易》。
10.而刘夙婴疾病。
小结:
1.用“于”“受”“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1、2)
2.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如3、4、8)
3.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如5—7)
4.用“被”表示被动。(如8)
5.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如9、10)
?
练习2: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解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年秋宝塔中学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2013年秋宝塔中学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 2013年湘西州中考学试卷解析版2013年湘西州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doc
- 2013年秋德阳市旌区六年级上册旌阳区期末考试2013年秋德阳市旌阳区六年级上册旌阳区期末考试.ppt
- 2013年至2014第一学期体育组工作总结2013年至2014年第一学期体育组工作总结.doc
- 2013年职称计算机试习题全集(Word版,包括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WINDOWS_XP,INTERNET及试题2013年职称计算机考.doc
- 2013年秋人教版八级英语unit10 sectionB2013年秋人教版八年级英语unit10 sectionB.ppt
- 2013年秋新人教版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SectionB课件2013年秋新人教版新.ppt
- 2013年菏泽中考数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2013年菏泽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
- 2013年衢州市中考文试卷及答案2013年衢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pt
- 2013年辽宁公务员试《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52页2013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52页.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