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读到中国制造与国际品牌塑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制造”与国际品牌塑造 曾有一项这样的调查:“你认为‘中国制造’标志是有利于还是有害于中国品牌?”有66%的被访者认为有害,“中国品牌给人的最强烈的印象是便宜的。”另外西班牙Interbrand公司2007年所作的一份调查研究报告——“中国制造:2007品牌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问题的一系列报道,使人们对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发展潜力产生了疑问。在美国,2007年有超过40%的召回产品是产自中国。“中国制造”面临着压力。报告还指出,对中国品牌低价和低质的联想不可能在一夜间就有所改变,要驱散这些消极的看法和重建消费者的信心需要一个长期的、和谐的沟通过程。有效的品牌开发和品牌管理能够帮助中国品牌避免受到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积聚已久的悲观情绪的影响。因此塑造知名品牌是改变“中国制造”窘境的惟一途径。 我们先从中国制造说起。 中国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商品,它不仅包括物质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中国制造在进行物质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将人文文化和国内的商业文明连带出口到国外。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成长,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让中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权威统计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锭、化纤、摩托车、洗衣机、冰箱、空调、彩电、电脑、手机生产国。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名列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美国方面的测算,廉价的中国制造近几年里为美国的消费者减少了7000亿美元的支出。全世界都到中国来购买,如果没有好处,外国商人能来吗?他们傻吗?正是在这样大量廉价消费中国产品和中国资源的同时,这些国家的企业也产生了抱怨,中国制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他们本国的制造。 但对国际市场产生冲击的同时,中国制造对国内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这种以破坏国内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廉价生产是决不能持续的。中国必须改变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发展战略。面对这种局面,中国企业下一步要做的是让自己的产品售价向真实的价格靠拢。譬如,有些产品的真实成本被隐瞒了,或被低估了,对外出售卖得太便宜,这时就要把价格涨上来。这些年来,我国的矿产品也不收资源税,使我国的能源价格十分低廉,电费、油费都相对便宜,从而导致所有在中国生产的出口商品价格都相对低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保证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必须提高本国的资源税率,避免外国企业过度廉价利用中国资源。 主宰这场转变的必须是中国政府行为,政府必须尽早快速地出台各项法律法规,调整国内生产要素的价格,从而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强迫中国制造产生升级换代,进而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最终走出高消耗、高污染、廉价出口的局面。 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10年才发展起来的房地产业相比,“中国制造”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还吸收了一亿左右的就业人口,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中国制造”的前景关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未来。只有将“中国制造”留在中国,才能为进一步的改革和经济升级赢得时间。中国制造业遭遇困境世界经济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陷入低潮。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需求不振,中国出口制造业的外贸订单随之减少。尽管中国的出口在2008年仍在增长,但增幅已经大幅度下降。这预示着中国2009年可能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导致出口制造业困境的还有成本上升。这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原材料、能源和土地涨价、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增加,以及针对出口的税收优惠越来越少。低成本是“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主要武器。20年来,正是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能源,引导制造业从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等地转移到中国。现在中国正在丧失这一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对国内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made in china”,世界工厂的形象重塑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已成当务之急今天,已经是品牌的今天,很多人是带着朝圣的虔诚来看待这两个似乎注定将救世的字眼;品牌已经成为中国的新自由女神,在她婀娜身影的指示下,TCL大口一张吞下了汤姆森,联想把IBM--THINKPAD纳入囊中,中国家电业正在狂奔国际化,中国汽车业高唱自主品牌之歌……然而狂飙急进的背后并未带来实绩与声势预期中的一致,不仅那几个品牌化的急先锋陷入了经营困难的泥沼(天知道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中国的整个品牌生态环境也没有闻到春天的气息,这种心想不成和不如人意的情况,里面的确存在时间积累不足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缺乏方法,我们并未真正掌握品牌科学!现实情况是: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在品牌管理研究与知识普及工作的落后的情况下,不懂得如何进行品牌战略管理及如何打造强势品牌。 企业只按照营销传播理论做好日常的营销传播工作,并不能打造强势品牌。 没

文档评论(0)

zzabc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