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文学试卷

先秦文学试卷 填空题 《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云:“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诗经》文学成就最高的部分是(《风》),记载的是(15 )个诸侯国的民歌。 《宛丘》出自( 《诗经》),“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 ),而无望兮。” 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论说散文)( 历史散文 )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春秋三传”指的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第一个楚辞汇编成书的西汉学者是( 刘向),现在最早的《楚辞》的注本是(东汉王逸注)的《楚辞章句》。 屈原的代表作是( 《离骚》),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长篇(抒情 )诗。 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 名词解释 山海经 2.风雅颂 3.春秋笔法 4,楚辞 简答题 结合文本分析下列神话: 《山海经。北山经》 有鸟鸢,其状如鸟……故为精卫。 举例说明诸子散文的体例 简述《左传》的叙事特征 简述庄子诡奇的想象 综合分析题 结合文本,分析其“悲秋”主题 《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汉魏六朝文学试卷 填空题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谏逐客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发愤著书说《论衡》《潜夫论》《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燕歌行》文人诗《与山巨源绝交书》《咏怀诗》《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孙绰和许询郭茂倩 三、名词解释 互见法 2.建安风骨 3.左思风力 4.永明体 简答题 枚乘《七发》的艺术成就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晚登三山还望京》的主题是什么 《搜神记》韩凭妻何氏形象 综合题 《二京赋》与《两都赋》在写作上的差异 1.山海经 2.风雅颂 3.春秋笔法 4,楚辞 《山海经》 (一)地位:最有神话学价值,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 (二)概说: 1、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间,由不同时代巫觋、方士据流传材料编选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2、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含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等方面资料。 (三)神多于神话;有大量对山神形貌描述,往往是奇形怪状动物,或兼有人和动物形体特征,或含自然崇拜或图腾崇拜意识,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海经、大荒经神话色彩最浓;虽是片断,不少故事已具清晰轮廓,有的甚至可得到完整故事和形象。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最初都是乐歌。 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十五国风即地方土乐。豳风全是西周作品,其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2、“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乐调。雅分为大雅、小雅。 (1)大雅31篇西周作品,大部作于西周初,小部作于西周末;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2)大雅作者,主要上层贵族;小雅作者,上层贵族、下层贵族、地位低微者。 3、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每篇只一章;鲁颂4篇,作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泮水》、《閟宫》体裁近乎雅诗,《有駜》、《駉》则近于国风,可见颂诗演变之迹;商颂5篇,大约是商中后期作品,内容上可分两类:《那》、《烈祖》、《玄鸟》是祭歌,主要是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长发》和《殷武》的祭祀意味不浓,可能是一种祝颂诗,主要写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前三篇不分章,后二篇分章,风格近于“雅”,可能比前三篇晚出。 春秋笔法: 在史事的简略记述排比中表现思想倾向; 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曰“弑”等,在史著中灌注感情色彩。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