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解读.pptx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解读

第1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荒漠化 现象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景观的的过程 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盐渍化的过程 灌溉 荒漠地区 土壤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积聚 外来引水 图示:灌溉与次生盐碱化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 QQ:1476360113 荒漠化 自然原因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 ①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 ②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 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 ④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 QQ:1476360113 荒漠化 人为原因 人口激增 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西北地区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 山麓冲积扇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 沙化 荒漠化防治的 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内容 荒漠化防治原则 防治措施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荒漠化防治的 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内容 荒漠化防治原则 防治措施 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因地制宜地综合整治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 QQ:1476360113 荒漠化防治的 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内容 荒漠化防治原则 防治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合理利用水资源 解题探究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厘米~30厘米高度范围内。 题组一 荒漠化的形成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解析 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 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解析 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 答案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解析 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 答案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2015·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 题组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 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解析 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了“生态裂谷”。   C 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 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现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