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不要害怕深度阅读的苦.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要害怕深度阅读的苦

不要害怕深度阅读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1 你在阅读的舒适区里待太久了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书,还是觉得自己没什么长进?我想是因为:你在舒适区待的太久了!   避难就易是人的本性,困难和容易之间,我们总是习惯选择后者。可是,真的,不逼自己跳出舒适区,你看再多的书,也难有长进。   依照舒适区理论,我们可以将阅读分为舒适区、伸长区和恐惧区三个等级:   在舒适区,阅读者阅读毫无难度的读物,虽处于心理舒适的状态,但进步缓慢;在伸长区,阅读者阅读有一定难度的读物,感到某种程度的不适,但跳一跳还是够得着,理解力提升明显;到了恐惧区,阅读者阅读难度过大的书,由于超越能力范围太多,感到严重不适,难以卒读。   理想的状态是待在伸长区,但很多人待在舒适区不肯出来。   比如,被推荐去看世界名著,翻几页就表示外国人写的书我看不进去。说实话,刚开始我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陌生且拗口的人名地名,缺乏知识积累而对风土人情、时代背景无所适从,重思想轻情节,除了被称为西方通俗小说之王,被拿来和金庸做对比的大仲马,他们很少拿曲折离奇的情节吊住你。 这些曾经都是我理解力的障碍,但我不想错过被时间洗礼过的经典。从简单一些的《简爱》、《红与黑》,再到大部头的《悲惨世界》、《安娜卡列琳娜》、《卡拉马作夫兄弟》,硬着头皮看下去,并不想刚开始想象的那么难读,克服了“外国人的书我看不进去”的刻板印象,新世界的大门就打开了。 2 没有难度的阅读 是无效的阅读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向钢琴家学习琴技,钢琴家第一天就给了他一份难度极高的琴谱,一周后他才能勉强弹奏完整的曲子。本以为钢琴家只是想给他一个下马威,没想到钢琴家之后给出的琴谱一首比一首难,越来越超出了年轻人掌握的技巧。   直到有一天,年轻人忍不住向钢琴家提出疑问,钢琴家什么也没说,只是示意年轻人弹奏第一天的曲谱,年轻人惊讶的发现,曾经对他来说生涩的琴谱已经在他指尖化为了优雅流畅的旋律。   尽自己所能,攻克一本有难度的书,特别是某个领域集大成的书,再回过头来看同类型的书,也会有这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比如啃完《亲密关系》,对建立亲密关系有系统的认知,再回头看情感鸡汤可能就会觉得肤浅难忍。   阅读也应该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去挑战自己的理解力。读那种跳一下才能够得着的书,理解力才能突飞猛进地提升。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阅读安排,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多去看超越你已有经验的书籍,而不是沉溺于寻求共鸣,去看突破你当前认知框架的书籍,而不是一味追求观点认同。   印象很深的是,大一时和一个同学谈论过一个议题,当时觉得她的见解还挺有意思的。大三时我们又偶然谈起这个议题,当我通过阅读和思考对这个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期待可以进行更深刻的讨论时,她的嘴里还是老生常谈。我当时觉得乏味至极,你的说辞和两年前一模一样,知识没有更新,理解没有升级,你没发现自己一点长进都没有吗? 3 只读“有用”的书 根本不是阅读   除了在阅读深度层面的不思进取,还有一种舒适区是阅读广度层面的——读大学时,容易把自己局限在所学专业,只看专业相关的书籍。工作以后,对职业“有用”则成了最大的阅读动机。   我大学学的是新闻学,大部分课程都是专业课,有一个学年课表里多了一门社会学概论的课程。老师推荐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就是这本薄薄的小书,让我顿悟一般突然理解了我从小长大的村子,理解了中国为什么是个熟人社会,也明白了就算当今中国攻城拔寨一般地城镇化,就算乡村如坦克过境一般地衰败和没落,乡土社会的规则仍然融在我们的骨血里。   我就开始想,我学的是新闻学,我就只学新闻相关的东西吗?《乡土中国》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帮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所生活的社会,我从小到大的经历。如果只学习新闻相关的东西,我岂不是错过了很多帮我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视角?   当时班上也有转其他专业的同学,可是我并不是想换到社会学专业学习,我只是在想,我为什么不能不受专业限制地学习呢?   这个问题一直埋在我心里,直到我通读《论语》时读到“君子不器”四个字,脑子里电闪雷鸣。   大学的专业教育本质是工具性的教育,是为了服务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但君子不器,完善的人不是工具,体制要把我们变成工具,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对抗这种体制。对抗的方式就是不受专业限制的广泛阅读,谁也不能阻挡我们跟随好奇心,自由地探索和认知这个世界。   你可能正在接受专业教育,但你要知道大学教育不止专业教育一种答案,要明白专业教育的缺陷,并有意识地去弥补这种缺陷。   工作以后,对职业有用是最大的阅读动机之一。当然了,生有涯,知无涯,术业有专攻,以专业或者职业为轴心构建知识体系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只看有用的书,未免无趣。   我总觉得读书就像吃饭一样,营养要均衡,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