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成氨催化反应动力学
目录
合成氨概述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
氨合成反应
4
1
2
3
概述
空气中含有78%的游离氮,但是大多数农作物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只有转换为化合态氮才能吸收。固氮是化学化工研究中既古老又前沿的课题。
氨可用作化学肥料的原料,还可生产染料、炸药、医药、有机合成、塑料、合成纤维、石油化工等
目前已投入工业生产的三种固氮方法:
1. 电弧法 2. 氰氨法 3. 合成氨法
目前最重要最经济的方法是合成氨法。
主要生产过程:
(1) 制气 用煤或原油、天然气作原料,制备含氮、氢气的原料气。
(2) 净化 将原料气中的杂质:CO、CO2、S等脱除到ppm级。
(3) 压缩和合成 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净化后的合成气原料气必须经过压缩到15~30MPa、450℃左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顺利地在合成塔内反应生成氨。
CO(g) + H2O(g) = CO2(g) + H2(g)
原油或天然气
造气
在高温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实现下述反应:
CH4(g) + H2O(g) = CO(g) + 3H2(g)
CO(g) + H2O(g) = CO2(g) + H2(g)
但要完成这一工业过程,必须对可能发生的主要反应及副反应进行研究。主要的副反应有:
CH4(g) = C (s) + 2H2(g)
2CO(g) = CO2(g) + C(s)
CO(g) + H2(g) =C(s) + H2O(g)
合成氨的生产需要高纯氢气和氮气。
氢气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气态烃类转化过程经济效益最高
天然气中主要成份为甲烷,还含有乙烷、丙烷及其他少量烯烃等,其中也有极少量的S等对催化剂有害的元素。以甲烷为代表来讨论气态烃类蒸汽转化的主要反应。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
(1)气体从气流主体扩散到催化剂颗粒的外表面----外扩散
(2)反应物从外表面向催化剂的孔道内部扩散----内扩散
(3)反应物被催化剂吸附----吸附
(4)在催化剂内部孔道内组成的内表面上进行催化反应----化学反应
(5)产物从催化剂表面脱附----脱附
(6)产物从催化剂内表面扩散到外表面----内扩散
(7)产物从外表面扩散到气流主体----外扩散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催化剂:Ni/MgAl2O4(1) Ni活性组分(2)镁铝尖晶石载体。
镍催化剂表面机理
在镍催化剂表面,甲烷和水蒸汽解离成次甲基和原子态氧,并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互相作用,而生成CO2、H2和CO。机理如下:
(慢)
*表示镍表面活性中心,而上标*表示该组分被活性中心吸附。即水分子在表面镍原子催化作用下,生成吸附态的活性氧原子和氢气;而甲烷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离解,所形成的CH分子片与活性氧反应生成气态的CO。
上述五个反应步骤中,甲烷吸附、解离速率最慢,它控制了整个反应的速率。可以近似地导出本征动力学方程
镍催化剂表面机理
准一级本征动力学方程:
θz:: 镍催化剂活性中心自由空位分率;
k:本征速率常数; pCH4: 甲烷分压
宏观动力学方程:
A—反应速率的总校正系数,其中包括催化剂的型号、颗粒尺寸、转化深度、年龄、压力、中毒等因素;
k —反应的频率因子,kmol / (hr.K);
E —反应的(表观)活化能,kJ / kmol;
R —气体常数,8.314 kJ / (kmol.K);
p—下标所示组分的分压,MPa;
po —标注大气压,0.101325MPa。
一氧化碳变换
变换的作用:将原料气中的CO变成CO2和H2。H2是合成氨需要的最重要成份。CO、CO2对氨的合成有害,需除去。
1、变换过程的反应:
主反应:CO+H2O→CO2+H2 △H0298=-41.19KJ/mol
副反应:CO+H2O→C+H2O
CO+3H2→CH4+H2O
2、平衡含量的计算:
ya,ya’-分别为原料及变换气中一氧化碳的摩尔分率(干基)
一氧化碳变换
变换反应热力学
温度越低,水碳比越大,平衡转化率越高。
CO(g) + H2O(g) = CO2(g) +H2(g) △H0298= -41.19kJ/mol
放热反应,所以温度上升,平衡常数下降。
注意:四种物质均有初始浓度值
以干原料为基准,设转化率为x,干变换气中CO组成为y′CO
变换反应动力学
关于变换反应的机理,主要有两种:
观点1:水蒸气分子首先被Cat的活性表面吸附,分解为吸附态氢与吸附态氧,氢脱附进入气相,而被Cat活性位吸附的CO与吸附氧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