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教育与现代大学生活.docVIP

传统儒家教育与现代大学生活.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儒家教育与现代大学生活

傳統儒家教育與現代大學生活 (演講大綱) 黃俊傑 台大歷史系所教授兼共教會主委 中研院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引言: 1:1.1895,北洋大學堂→北洋大學→天津大學 1898,12,3,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 1928,台北帝國大學→1945,國立台灣大學 1:2.問題: a.傳統與現代的斷裂 b.西方教育對中國教育的宰制 c.自然科學的「運作邏輯」主宰大學之理念及其運作 傳統儒家教育的特質: 2:1.「大學」的古典意義: 古典意義下的「大學」,是追求真理的殿堂,是將不同的知識整合為一體,是提供「全人」教養的所在。 《大學》第一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朱子(1130-1200)〈大學章句序〉:「大學之道,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 2:2.「教育」的涵義: a.教育是「主體性的覺醒」 b.教育是「典範的學習」 c.教育是「社會政治改革的事業」 2:3.儒家教育的結構性基礎: a.以父子關係為主軸的社會結構: 連續性(continuity) 包容性(inclusiveness) 無性性(asexuality) 權威性(authoritarianism) b.考試制度與中國歷史上的官僚制度: 現代大學的發展及其特徵: 3:1.大學規模的擴張: 大學作為城鎮(Flexner) 大學作為都市(Clark Kerr) 大學作為國際大都會 ∴university→“multiversity” 3:2.現代大學的特質: a.知識商品化→大學之「異化」 b.師生關係契約化 台灣的大學教育問題及其本質: 4:1.台灣的大學之問題: 教育的商品化:視知識為商品,大學成為職前訓練工廠或是繁榮地方的工具。 (2)教育的政治化:「國家」高度介入教育的體系,使教育政治化。例如國家的政策從反共抗俄,到發展輕工業,到發展高科技,大學的發展常配合政策,成為培養執行政策之人材的養成所。 ∴大學的「異化」(Alienation) 4:2.問題之本質: 教育主體性的錯置。 a.1950年代以降 「反共抗戰」為政治主體而存在 b.1960年代以降 「經濟起飛」為經濟主體而存在 c.1980年代以降 「高科技發展」為科技主體而存在 參考:雅斯培(Karl Jaspers)著,《雅斯培論教育》(聯經) 結論: 大學師生的「鄉愁」:大學之理念 鮭魚迴游,返回「精神的故鄉」。 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1831以後移居巴黎),「地理的故鄉」→「精神的故鄉」。 傳統儒家教育與現代大學 黃俊傑* 一、引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之中,雖歷經專制肆虐,人禍荼毒,但終能綿延發展,百折不撓,充滿強韌的生命力。中華文化強韌的生命力,淵源不一,有其上層及下層結構之基礎,在歷史演進中雖有其時代及地域的差異,但少見全盤性之革命。在造就中華文化的這項特質的諸多因素之中,教育傳統的綿延不絕,是一項極具關鍵性的因素,其中尤以儒家貢獻最大。 儒家對傳統文化充滿敬意,敦厚以崇禮,溫故而知新,他們守先以待後,通過教育而接引後學,他們經由教育活動而解釋世界,也以教育作為改變世界的手段。在悠久的儒家傳統中,教育最居首出之地位。但是,儒家傳統中「教育」的涵義是什麼呢?我們在本文第二節首先探討儒家傳統的「教育」具有三項涵義:(1)教育作為「主體性的覺醒」,(2)教育作為「典範的學習」,(3)教育作為「社會政治改革的事業」。接著,本文第三節再扣緊現代教育的二大弊病:(1)因知識商品化而使學校日趨「異化」(alienation),(2)師生關係之走向契約化,分析現代教育的重大弊端,都直接或間接與工業化及資本主義化的文化發展趨勢有關。最後,我們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新發展,申論儒家傳統中「教育」的義涵及其現代啟示,呼籲從傳統中華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及其經驗中,開發其二十一世紀的新啟示。 二、儒家傳統中「教育」的涵義 從儒家教育思想與教學經驗來看,儒家傳統中所謂的「教育」,大約可以區分為三個內涵:(1)教育是一種「主體性的喚醒」,這是從受教育者的立場而提出的;(2)教育是一種「典範學習的過程」,這是從學習者與學習對象之互動而說的;(3)教育是一種「社會政治改革的事業」,這是從教育所發揮的作用而說的。我們依序分析儒家教育的這三種涵義。 (1)教育是喚醒主體性的事業 在儒家傳統之中,「教育」的第一項涵義就是:「教育」是一種「喚醒主體性」的過程,「教育」也以「喚醒主體性」為其目的。儒家所認知的這項「教育」的涵義,在《論語.學而》第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中「學」字的解釋之中,可以具體而微地顯示出來。 孔子(551-479B.C.)是中國教育史上最偉大的教師,透過教育過程將「小人」轉化為「君子」,並鼓勵有德無位之君子出仕而成為德位兼備之君子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