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1.doc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1.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1

信息化教学设计 姓名 学科 语文 初中二年级 单位 东龙六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文言文教学 一、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与好友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后写下的佳作,描写了承天寺美丽的夜景,抒发了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同学们经过了两年多的文言文学习后,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主题能力还不够,好在学生和老师较为熟悉,能很好的进行互动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在教学中主要是采用自己制作的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时近中秋,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咏月怀人的诗句 教师补充并导入:苏轼《水调歌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浓厚情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幸福了多少游子的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去领略月夜美景,去感悟别样的心境. 投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有关作者 简介苏轼 讨论所了解的关于苏轼的故事或传说 出示幻灯片,简介苏轼资料. 整体感知 1、播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以练习的方式,检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a、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 ⑴月色入户?窗户 ⑵欣然起行?高兴地 ⑶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 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 ⑸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⑹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⑺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⑻盖竹柏影也?原来 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 1、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2、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 投放练习题 精读课文 1、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2、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赏析一下。适当指导学生诵读技巧。 3、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5、补充说明文章的写作背景 1、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2、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明确: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4、明确:(1)、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问题投放 拓展延伸 作者在描绘“承天寺”月夜下的景色时,写得十分出色.相信在你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月夜美景.试采用文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描绘月夜下你们认为最精彩的瞬间。 学生用3分钟左右进展开讨论,然后在书面上起草,6、7分钟以后,小组推荐一些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在班上宣读,进行美文共赏. 背诵课文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赏了美文,观了美景,体会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让我们深情诵读,再次感受作者的别样情怀。 诵读课文 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 2、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次交横,盖竹薄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耳两人者耳 七 1、采取“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在整体感知环节,学生们根据注解和小组合作探究,更清楚的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翻译,通过朗读这一手段,加深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在第四环节的设计,就充分发挥了资源的作用,通过这些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问题的提出和同学们讨论集思广益,同学们在问题中学,在讨论中深入,在总结中提高.进而对本文有更高更好的赏析水平.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