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即史料学再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学即史料学再论

历史学即史料学再论 摘要:“历史学即史料学”是傅斯年的主要学术主张,最初见于《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文中详细表述了史语所研究工作的标准和宗旨,包括扩充研究材料与工具、反对国故、反对疏通等学术思想。而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傅斯年的领导下,不仅在档案整理和考古发掘上取得重大成果,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国际知名学者。虽然傅斯年的学术思想尚有缺陷,学术界对其赞赏和批评皆多纷论,但其对于现代史学的贡献和影响无疑是重大且深远的。 关键词:傅斯年 史料学 学术思想 历史语言研究所 1928年10月,傅斯年在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基础上,筹备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为史语所所长,并发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作为就职宣言,也是其治所大纲,在此提出了“历史学即史料学”的主张。史语所是纯粹的学术机关,在“整理国故”运动后成为史学界主流,在傅斯年的领导下成就辉煌,受到国际公认,开创了“集团研究”之先河,培养了一批知名学者。在史语所研究成就获得一定国际地位的同时,对于傅斯年“历史学即史料学”的史料派观点,各方学者众说纷纭,赞成与反对者都大有人在。总而言之,傅斯年的学术思想及研究成就对现代史学影响重大且持续至今,而对时下学术风气也不乏借鉴意义。 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 1928年10月傅斯年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创刊号上发表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旨趣》一文中提出“历史学即史料学”的观点,其原文是“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值得注意的是原文所提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因此不可仅从“历史学即史料学”这一句话来断章取义的理解,而因全面把握傅斯年的整个史学思想体系。“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的完整阐述主要是《史学方法导论》一书。“该书不仅是傅斯年系统阐述其史学观念的主要体现,也是其一生教学讲授的基本教材。据傅斯年所拟目录,这份讲义共分七讲,依次为:第一讲,论史学非求结论之学问;论史学在‘叙述科学’中之位置;论历史的知识与艺术的手段。第二讲,中国及欧洲历代史学观念演变之纲领。第三讲,统计方法与史学。第四讲,史料略论。第五讲,古代史与近代史。第六讲,史学的逻辑。第七讲,所谓‘史观’。” 傅斯年是史料派的代表,他认为史学研究的宗旨在史料,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历史学。“今者决意设置,正以自然科学看待历史语言之学。”他概括了史学进步的三个标准:“(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地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密地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二)凡一种学问能扩张它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三)凡一种学问能扩充它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史语所研究工作的宗旨,即“保持亭林百诗的遗训、扩张研究的材料和扩张研究的工具。” 此外,傅斯年还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旨趣》中强调“反对国故”、“反对疏通”。20世纪20年代国内学术界曾有过一场由北大发起的“整理国故”运动,最初胡适、傅斯年表明了与章太炎对“国故”的不同立场,后来王国维以其“两重证据法”获得众多学者的赞赏和推崇,并逐渐取代章太炎成为当时国学领域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而傅斯年也站入了王国维的阵营,开始反对章太炎。他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旨趣》中公开批评章太炎等人为“尸学问上的大权威”,“章氏在文字学以外是个文人,在文字学以内做了一部《文始》,一步倒退过孙诒让,再步倒退过吴大澂,三步倒退过阮元,不特自己不能用新材料,即是别人已经开头用了的新材料,他还抹杀着。”还指出“国故本来即是国粹,不过说来客气一点儿,而所谓国学院也恐怕是一个改良的存古学堂”,“还有些所谓整理国故的工作,不过每每因为所持住的一些题目不在关键中,换言之,无后世的题目,或者是自缚的题目,遂至于这些学问不见奔驰的发展,只表昏黄的残缺。”傅斯年主张“反对疏通”,认为“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两件事实之间,隔着一大段,把我们联络起来的一切涉想,自然有些也是多多少少可以容许的,但推论是危险的事,以假设可能为当然是不诚信的事”,以“存而不补”为对待材料的态度,以“证而不疏”为处置材料的手段。他认为史学研究的工作就是整理史料,而通过史料做出推测和结论是很容易有违历史的真实性的,而这只是私人的事而不能用于研究。 二、傅斯年史观的形成 1916年傅斯年升入北京大学本科,这个时期章太炎是学术界深具权威的大师,而傅斯年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也十分崇信章太炎。而后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实质是支持新的反对旧的,体现了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派的思想。这时傅斯年抛弃章太炎派的旧学,开始接受新思想的教育。他在北大创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还参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