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资格考试道训练试题.docVIP

秘书资格考试道训练试题.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秘书资格考试道训练试题

塑性力学本构关系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曹源 摘要:21世纪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构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尤其是高强混凝土已成为21世纪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已在各类混凝土工程,特别是大型重点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是典型的弹塑性材料,所以塑性力学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例子引入考虑混凝土塑性的必要性,从而找出塑性本构关系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关键词:塑性力学 本构关系 混凝土 Abstract: In the 21 st century components made up of concrete are widely applie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High strength concrete (HSC) is the mainstream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technology in the 21th century, and has found wide application in various concrete projects, especially in the large-scale key fundamental facilities. Concrete is typical of the elasto-plastic material, so plastic mechanics has th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engineering,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necessity of considering concrete plasticity through the example and found out the plas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s in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Key words: plastic mechanics;constitutive relation;concrete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完全恢复,其中产生一部分永久变形,我们将这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研究塑性变形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出现塑性变形后物体内部应力分布规律的学科称为塑性力学[1]。21世纪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构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尤其是高强混凝土已成为21世纪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已在各类混凝土工程,特别是大型重点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是典型的弹塑性材料,所以塑性力学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很多构件尤其是混凝土的材料达到塑性阶段时并没有破坏,它还有能力继续工作,因此,可把构件设计成一部分达到塑性,而另一部分仍保持弹性,即使构体处于弹塑性状态。这种设计既能节省材料,又能可靠地确定结构的安全系数。把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到理论阶段,从而进一步地指导实际,对生产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构的极限分析理论对于合理地设计各种复杂结构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混凝土在实际结构中多处于较为复杂的受力情况,而许多复杂结构(如海洋平台、核电站安全壳、FPCCP管生产等)是无法用传统方法来正确计算和设计的。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限元方法,使对这些复杂结构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设计成为可能,但如果没有较为合理的本构模型和破坏准则,这种分析也只能是无本之木,其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也值得人们怀疑,因而建立恰当合理的本构模型,不仅可以完善混凝土的基本理论,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在中国塑性本构关系的研究始于1956年秋季,当时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由李敏华和王仁组织了一个讨论班,此后有几个单位开始用薄板和薄管进行实验工作研究复杂加载下的屈服面、各向异性强化行为、以及为形变理论的有效性寻求应力路径偏离简单加载的范围等,一些研究组跟踪了西方和苏联有关的文献,不幸在塑性力学研究最活跃和富有成效的1965~1977年间我国科学活动基本停顿,自1978年开始重新以更大活力和加速步伐开展起来[3]。 1 考虑塑性性能的必要性 在设计中,若考虑材料的塑性性能,则结构的承载能力将比只按弹性计算要大。例如由理想弹塑性材料所制成的纯弯梁(如下图所示): 若截而为b×h,纯弯曲时,随着弯矩M的增加,塑性变形由梁截面边缘对称地向内部发展,在梁的任一横截面上弹性区和塑性区是共存的。在弹性区,应力按线性分布;在塑性区应按如下函数分布:σx=σ=Φ(ε)σ应等于屈服应力σs,σ(y)σsIe/ys+σsSp 式中,Ie=2为弹性区对中性轴的惯性矩,,Sp=2σ=Eε=Ey/ρ 在弹性区的边界上的y=ys处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