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综述.doc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综述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目录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2 第一章 导论 2 一 选题意义 2 二 文献综述 2 三 文章结构 7 四 本文的创新点及其成果的应用价值 9 (一)本文的创新点 9 (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10 第二章 理论背景 10 一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界定及其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度的标准划分 10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23 二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渊源以及股权结构的指标选择 23 三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与指标选择 27 1 公司绩效的含义 27 2 公司绩效的评价标准 29 3 指标选择 31 四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相关性分析的研究思路 31 第三章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32 一 研究假设 32 二 研究变量设计 32 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变量 32 2 公司绩效变量 33 3 控制变量 33 三 实证研究 34 1 研究设计与数据描述统计分析 34 2 研究实证分析 45 3 相关性分析的经济含义 60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其分析 60 第五章 政策建议 63 第六章:结束语 69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69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9 第七章:参考文献 70 第八章:后记 77 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章 导论 一 选题意义 在现代公司中,由于股权广泛分散,具有专业化管理知识的支薪经理实际上已经取代企业的实际所有者(股东)成为企业控制权的拥有者(Berle,Means,1932),但在实践领域,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强大生命力和良好的公司绩效表现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Neil C Churchill和Kenneth J Hatten在1985年也从家族企业管理者的角度阐述了家族企业课题研究的合理性。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在股权分置、一股独大等诸方面的问题,对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研究对我们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完善,乃至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文献综述 在股权结构中,两权分离的论述理由是既然在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下,股东出于“理性的无知”而采取“搭便车” 行为。从这一点来看,提高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使股权相对集中,就可以提高股东的监控动力。 从这个角度讲,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公司价值的增加 (Shleifer,Vishny,1997)。La 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和vishny(1998;2000)的研究均表明,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Jensen和Meckling(1976)也认为认为公司价值取决于内部股东所占股份的比例,这一比例越大,公司的价值越高。 公司绩效随内部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随着管理者所有权要求的减少,股东就缺乏密切监督管理者的足够的热情,管理创新的动力就会减少(Grossman and Hart,1986),公司价值也会相应的下降;当管理者持股比例增加时,他们采取背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的同时,也会使自身股权的价值受到影响。因此,在内部人持有一定股份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会在行使在职消费和最大化公司价值之间取得一个均衡。内部持股实际上在有利于增强股东监控动力的同时,也可能会阻碍公司控制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另外,对接管市场的分析表明,被接管企业的价值一般在被接管后是上升的( Kay,1994)根据Oswald和Jahera(1991)的统计,有些研究(如Vance,1955,1964;Pfeifer,1972;KimLeeFrancis,1988)表明内部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但同样有另外一些研究(Schmidt,1975; Lloyd,etal.1986;Kesner,1987)表明两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关系。Demsetz(1983) 认为企业的股权结构是寻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结果,而且他和Lehn(1985)通过对前5大股东、前10 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代表股权集中度的赫芬德尔指数(HERF,即每个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之和)与会计利润率之间的实证分析,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关系。他认为当企业的发展要求进行规模扩张时,就会产生一种压力,要求它的股份资本也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为此就要求助于分散的所有权结构,而分散与否将决定于因资本联合而减少的风险成本与由此增加的监督成本之间的平衡。Stulz(1988)则建立了一个模型证明,公司价值最初随内部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后开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