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异常心电图讲述
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R波: 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 S 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QRS波群 名称 描述 正常参考值 P波 窦性P波在I、II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振幅: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时限:≤0.11s, PR间期 等电位线参考点 成人0.12~0.20s QRS波群 以R波为主的QRS波群主波向上(aVR除外),V1~V5导联R波逐渐升高 R波振幅:肢导联0.20mV,胸导联0.25mV;时限0.06~0.11s 部分导联可出现q波, V1导联正常时不能出现q波,但可以是QS型 Q波振幅:深度同导联中R波的1/4;时限0.03s。 ST段 等电位线 抬高:肢导联0.1mV,胸导联0.3mV,压低:0.05mV T波 V1、aVR导联倒置,I、II及V2~V6导联直立, aVL、III及aVF 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 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1/10。 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 QT间期 QT间期心率快慢密切相关,采用校值 QTc 正常350-420ms; U波 出现在T波之后的低频低振幅波,在V2、V3导联U波最显著,通常直立出现, 正常U波直立,倒置属于异常 正常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标准记录纸 心电图纸由横竖均为1mm间隔的小方格组成。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做了统一的规定: 横向:时间。走纸速度为25mm/s,每1小格=0.04S; 纵向:电压。外加1mV的电压基线升高10mm,每1小格=0.1mV。 * (二)心率的测量 (1)测量计算法 60 心率= ——————— R-R间或期P-P(秒) 测量心率目测方法 **当心律规整,走纸速度为25mm╱s时: 心率 =1500╱RR间期(小方格数)或300╱RR间期(大方格数) 1 300 当心律不规整时(例如房颤),用6秒计算法:数出6秒(30个5mm方格)内R波的数目;再乘以10=每分钟的心率 心房颤动 (三)心电轴的测量 1.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左右心室除极 最大向量与Ⅰ导联正侧端形成的夹角。 2.测定方法 (1)目测法 看Ⅰ、Ⅲ导联的主波方向 正常:Ⅰ、Ⅲ均向上为。 左偏:Ⅰ向上,Ⅲ向下(背对背) 右偏:Ⅰ向下,Ⅲ向上(针锋相对) 严重右偏:Ⅰ、Ⅲ均向下。 电轴提示 主要指QRS电轴,有正常、左偏、右偏和极度右偏三种 电轴 角度 临床意义 正常 ?30°~+90° 见于大多数正常心电图 左偏 ?30°~?90° 见于横位心或膈肌高位;心脏左移;左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左室肥大;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心室萎缩或梗死等心电图 右偏 +90°~+180° 见于垂位心及六个月以下婴儿;心脏右移;右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左后束支阻滞;左室肌萎缩或梗死等心电图 极度右偏 (无人区电轴) +180°~?90° 见于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向右为顺钟向转位,向左为逆钟向转位 * 各种常见异常心电图 导联分布特点 心脏病变发生心电图改变时多数有相应一组导联的分布特征,心电图改变呈导联节段性分布 (右室)V3R-V5R--右冠脉 (侧壁)I,aVL v5,v6—回旋支 (下壁)II,III,aVF—左旋支或右冠脉 (前壁)V1,V2,V3,V4—前降支 (后壁)V7-V9,--回旋支或右冠脉 心肌梗死部位命名 Ⅰ、AVL (高侧壁) V1-V3 (前间壁) {V1-V6:前壁} V5、V6 (前侧壁) {广泛前壁 :I 、AVL + VI-V6} II 、III、AVF (下壁) V7-V9 ( 后壁) V3R-V5R (右心室)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V1-V5 :ST段抬高,QS型改变 )(病理性Q波:宽度大于0.03秒,深度大于后续R波的1╱4) P波尖而高耸,振幅0.25mV,时间正常。以Ⅱ、 Ⅲ、 aVF等导联明显, 常见于慢性肺心病,故称“肺型P 波”。 2.右心房肥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