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化之路2综述.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工业化之路2综述

中国工业化之路 1.中国工业化之路背景 2.六十年代的工业化道路 3.七十年代的工业化道路 4.八十年代的工业化道路 5.九十年代的工业化道路 6.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工业化道路 7.总结 中国工业化之路背景(一)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重要时期:一是1949~1978年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二是1979年至今,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中国开始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主要是学习苏联的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其基本特征是: (1) 以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极低的人均国民收入为基本国民经济背景;(2) 以快速发展赶超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目标;(3) 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国有经济并逐步实现对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分的改造、采用高关税和高估本币等方式推进进口替代、采用外延增长方式改善工业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不平衡为四项基本的工业化战略。 中国工业化之路背景(二) 六十年代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成果 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 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五年中,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2.1%,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1.9%,工业物质消耗降低2.3%;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2%。同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六十年代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大事记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④ 1957年,生产钢 535万吨,原煤 1.3亿吨,粮食1.95亿吨。 ——曲折与退步 1.大跃进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的三年“左”倾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2.大炼钢 “大炼钢”是指1957年11月至1958年12月期间,为了达到由毛泽东提出的“赶英超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全民炼钢运动。 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严重违背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规律,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 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七十年代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7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环境开始发生有利于社队工业崛起的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