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着眼能力精准训练——2017年中考现代文之说明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建议》教学课件解读
陈德重,福州市第六中学教务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一师一优课”评审专家,省市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福州初中语文学科研训中心组成员,福州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导师。近年来,能认真做好示范引领,先后在省、市、县三级分别开设示范课、讲座二十多次;能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先后参与完成了省市级课题两个,在CN刊物发表近十篇论文,并参与编写了《记叙文写作导航》等三部著作。 从教二十二年,能基于“简单教学”的理念不断创新教学艺术,努力打造灵动、高效课堂,深受学生喜爱。
着眼能力 精准训练 ——2017年中考现代文之说明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建议
陈德重(福州六中、高级教师)
一、依“标”据“纲”、 细化目标
2017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对说明文、议论文的考试要求:
说明性文章和简单的议论文为略读,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1.说明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议论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文学类文本则定性为“精读”——“现代文精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细化考点:
1. 说明文阅读:
(1)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2)阅读科技、社科等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运用科技、社科等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2. 议论文阅读:
(1)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
(2)联系上下文,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3)联系实际,对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4)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题例解说:
[题例1]
1.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为“3D生物打印”下一个定义。
2.第4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3D生物打印技术的出现对于人类有哪些意义?
[题例2]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
2、阅读选文第⑧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
[题例3]
1.下面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要求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B.“工匠精神” 有赖于寿命长的企业打造精品。
C.培育“工匠精神” 要从思想上摒弃“君子不器”的 观念。
D.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政府首先从制度和文化层面入手。
2.简要概括②~④段论述的主要内容。
3.以下事例,适合放在文中哪个段落?请简要阐述理由。
东京银座的小野二郎,捏了大半辈子寿司,被称为“寿司之神”,日本将他视为国家珍宝。为保证米饭的口感,煮饭的锅盖压力之大需要双手使劲才能打开;煎蛋要有十年经验的徒弟来做;为了让肉质变软、带出香味,给章鱼按摩时间从半小时增加到40至50分钟。但凡吃过的人都会感叹,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
[题例4]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B.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C.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
D.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分,特别是引用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
2.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3分)[考查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