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生新闻的出镜记者(六组)讲述
民生新闻的出镜记者
一、民生新闻出镜记者的作用
(一)出镜记者对民生新闻形式上有重要作用
出镜记者是一个具体的人在新闻画面中出现向观众报道新闻事实,这是一种直接的人际化交流,拉进了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距离。记者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后,新闻信息的可信度有了很大的增强。类似于有“人证”,记者在开头、中间、结尾或者重要信息前出像使新闻现场的信息更加有条理。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更加便于理解。同时,出镜记者在和被采访者交流的过程中以及对现场环境的了解过程中,会搜集到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二)出镜记者对民生新闻形式上有重要作用
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以画面背后的内容为基础,按照时间的逻辑联系交代新闻的背景,报道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不容忽视。是新闻内容更加鲜活,是出镜记者一直追寻的目标。
(三)出镜记者应对突发新闻事件、自然灾害有重要作用
面对突发的新闻事件和自然灾害,出镜记者的出现能够起到快速反应、平息事态、引导舆论的作用。出镜记者作为客观公正的一方出现在新闻现场。对于常见的突发性新闻和自然灾害,如果新闻中没有出镜记者这一角色,呈现出的新闻画面单调、不真实,不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共鸣。
二、民生新闻中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技巧
(一)有声语言口语化鲜明
停连自然、重音鲜明准确、语气词的运用都是口语化的考量标准。复杂的倒装句容易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产生听觉障碍。多连少停、多对比少一致、多真实少官方的口语化表达技巧是出镜记者现场表达的重要技巧。
(二)有声语言对象感清晰
每一个在现场的出镜记者,都希望用自己的语言将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用最饱满的状态告诉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但其实在新闻现场,面对的都是冷冰冰的摄像头,这时就需要对象感贯穿始终。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收到记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如果想做到真实、自然、积极的和观众交流,仅从开始出像时注重对象感是不足的,一般对于交流感的缺乏很集中的体现就是在出镜的过程中给人一种自言自语的感觉。
(三)有声语言现场感准确
出镜记者永远都需要记住“我在现场”的定义。这就需要出镜记者具备准确的现场感。要让所有的受众都同样有置身新闻现场的感觉。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随着电视媒体传播技术的增强,相关设备的精湛使得出镜记者对于现场感的把握不再局限于嘈杂的环境中对着摄像机用大声的说话来表现现场气氛。而更加需要的是内心的状态。由内而外的散发出现场感。
三、民生新闻中出镜记者的非语言表达技巧
(一)端庄、干练的形象是出镜记者的外形基本要求
出镜记者在镜头衣着的端庄、恰当的妆容很重要,在出镜时,形象上的定位基本以简单、大方的服装、清淡的面妆、干净利落的发型为主要方向。这些要素是出镜记者出现在画面中之后,未开口之前给受众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到新闻的可信度。得体的打扮不仅能够辅助有声语言表达,很有可能成为成功采访的首要条件。
(二)体态语是出镜记者新闻报道中重要副语言
1.在常规动作的基础上有设计的动作能为现场报道的效果添砖加瓦。在民生新闻当中,体态语包括动作、表情两方面。动作应该随同语言内容转换。但幅度不宜过大,适时的抬头、低头、摇头、抬手;采访时身体前倾表示尊重,有利于记者的采访报道。
2.自然、坚定的面部表情会使受众接收到的新信息更加准确。坚定的目光、自然地神情是民生新闻中出镜记者的基本表情。
二、民生新闻出镜记者有声语言表达的若干问题 1、只顾提问忽视倾听 出镜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往往希望通过最短的时间采集到更多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信息,难免出现机关枪式的、没有停顿、重音的提问,这在听觉上毫无美感可言,被访者的回答与提问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会大打折扣,倾听被访者的回答,从被访者的回答中找到新的新闻新鲜点,才能更好的完成采访任务。
2、背稿痕迹重,表述平淡。对于可预测性事件,出镜记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材料收集,拟定新闻稿。在民生新闻中,我们常看到的类似于社区爱心活动、节日居民庆典活动等都属于可预测性事件。提前准备好的新闻稿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但又容易导致出镜记者出现机械背稿的情况。在背稿中难免会出现一板一眼,表述平淡缺少感染力,语势单一,甚至还会忘词,磕绊。
3、镜头前表演化。当出镜记者面对新闻现场的种种刺激,难免会引发自身情绪的波动,如果掌握不好“自我表露的量”,一味追求镜头前积极的有声语言表达状态,容易造成兴奋、愤怒等夸张的表达,这种情况在民生新闻中尤为突出,比如“城管与商贩的纠纷”、“老人无人赡养”、“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黑作坊”等都容易让记者亢奋,使整个报道偏于表演化,与新闻内容脱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