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综述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 吕书良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选择合适的指标去量化中国货币政策的效应大小,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测度。通过考察我国1990—2006年间名义货币供应量及其同期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代表的实际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货币政策 有效性 货币供应量 Abstrac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roper econometrics model, this article has used indices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and how much the monetary policy influenc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ney supply 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 from 1990 to 2006,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ect of our country’s monetary policy. 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ness Money Supply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但是必须看到在目前大好形势下严重的宏观经济内外失衡问题。当前中国内外经济失衡现状描述为对内消费不足,而投资和储蓄过度,且储蓄大于投资;对外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增长,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金融风险和经济泡沫不断上升,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不断累积,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为了应对当前形势,中国人民银行频频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管制等约束下,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的选择余地很小,必然限制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而国外学者关于货币基础理论的研究是研究货币政策的出发点。Frederic S.Mishkin在其著作“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一书中建立了一套统一的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分析框架,从货币需求和供给两个方向分析货币政策,并进行了货币和经济活动的实证分析。David Romer在“Advanced Macroeconomics”一书中对分析货币政策的真实效应的各种模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McCandless和Weber(1995)在对110个国家近30年的产出增长率、平均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通货膨胀、货币增长与实际产出增长率均无相关性。Kormendi和Meguire(1984)研究了近50个国家,Geweke(1986)研究了美国的情况,得出有关数据不能表明货币增长对实际产出有长期影响。Sims(1972)发现:货币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导致了GNP变动。Stockand和Watson(1989)检验了货币是否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导致实际产出波动,结论是:货币确实有助于预测未来的产出。 中国真正的货币政策操作始于1984年二级银行体制的建立。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发挥调控作用大概形成了三种观点,可谓之否定论、非对称性论和完全肯定论。陈庆辉(2006)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共同影响实际产出的;封思贤(2006)认为:由于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等原因,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2005)认为:现阶段以及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仍应以M1为中介目标,将M2作为观测目标,利率和信贷规模在这个时期内并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陈彦娴(2007)认为:由于我国缺乏可以作为评价基准的利率水平,国民经济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和相关性不足,存贷款利率水平一直没有放开,并且利率指标抗干扰性弱,所以利率现在并不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无论从实证上还是理论上,主流观点大多是肯定货币政策的短期有效性,而认为在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汪红驹(2003)结合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约束,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变化。谢平(2003)认为由于存在滞后效应,利率政策对产出虽然有效,但是效果不显著;刘金全、张鹤(2004)通过对通货膨胀率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问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的检验,发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