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2综述.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教育史2综述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教育开发民智、伸张民权,但民智、民权又非抽象的,而是体现为一定规格的国民素质。梁启超认为,新的国民标准应当包含“品行、智识、体力”三种基本素质,体现民族性、现代性、世界性,即“为本国之民”和“为现代之民”“为世界之民”。在《新民说》一文中,称这种新国民为“新民”,具有崭新的道德、思想、精神和品性,包括国家思想、权利思想、政治能力、冒险精神和功德、私德、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毅力等,是一种有资产阶级信仰、观念、道德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需要的人。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3)论学制 梁启超在提议废八股、推行经济科举考试的同时,提出按人身心发展阶段建立的学制:5岁以下为幼儿期,受家庭教育或幼稚园教育;6——13岁为儿童期,受小学教育;14——21岁为少年期,受中等教育或师范、实业教育;22——25岁为成年期,受大学教育,分文、法、师范、医、理、工、农、商等科,并据此建立各级各类学校体系。所论虽粗糙,但直接影响了后来法定学制的产生。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4)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1896年梁启超的《变法通议·论师范》是中国首次专文论述师范问题。文中将师范视为教育的根本和核心问题,认为“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而中国现状是传统学校教师不通中学和西学,新式学堂外国教习不尽人意,通过专门训练培养学校教师,满足现实需要。开始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教师专门培养问题。在《变法通议》中又有《论女学》一文,从女子自立自养、成才成德、教育子女和文明胎教诸方面论述了女子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女子受教育是女子的天赋权利和男女平等的保障,并说明女子的心智特点与男子相比各有所长,应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必须仿西方制度,设立女学堂,培养女子成才参与社会工作。他重视儿童教育,批评封建社会私塾教育,赞赏西方的儿童教育,主张为孩子办新式学校,学习要循序渐进,教育内容要丰富多彩,根据孩子年龄特征改进教学方法,建议孩子一天学习不超过3小时,不可太累,建议为孩子编一套蒙学书籍,在《论幼学》一文中,为8-12岁儿童拟了一个教学程序表。 5.严复的教育思想 (1)“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 严复是中国近代首先以德、智、体三要素设计教育目标的思想家。他根据英国斯宾塞《教育论》中的有关论述,在其《原强》中指出:国家的强弱、贫富、治乱,是“其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征验也”。中国的贫弱根源于民力、民智、民德的薄弱,中国的奋起必须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兴民德”,即:倡导体育,强健身体,并使精神智力有所依附;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全面开发民众智慧,改革科举,讲求西学;以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精神取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三者中尤以兴民德为最重要也最难。 5.严复的教育思想 (2)“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严复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与社会政治学说,他认为洋务派讲的西学只不过是学习西方的皮毛,真正的西学要包括西方的“民主”、“政体”、“科学”。他不同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法,认为体和用本不可分,中学与西学各不相同,“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还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这一问题。从严复对西学的态度来看,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过于忽视中国传统学说也是片面的。但他积极提倡西学,主张“体用一致”有积极意义。 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1)“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 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学制文件,合称《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首个正式颁布的法定学制,规定了各级种类学堂的性质、目标、年限、课程、衔接关系。学制主系列分为三段七级:初等教育,含蒙学堂4年、寻常小学堂3年、高等小学堂3年,前7年为义务教育阶段,儿童6岁起入学;中等教育,4年,性质为高等专门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含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年、大学院若干年。整个学制长达20年。与主系列并行的还有实业、师范学堂。“壬寅学制”因存在诸多不足而未能实施。1904年1月,清政府公布了有张百熙、荣庆、张之洞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法定学制。 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1)“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 学制主系统分为三段七级:初等教育,含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规定初小为强迫教育阶段,并首次将幼儿教育纳入学制系统;中等教育,5年;高等教育,含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属研究性质。整个学制长达20——21年。与主系列并行的实业、师范教育设计的更为细致。学制的制定反映了国家按西方近代标准统一规划全国教育的愿望,也表示政府普及民众教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