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规范总册解读
目 次
前 言 II
一. 范围 1
二. 企业数据架构 2
1. 企业数据分类 3
2. 企业数据分布 3
3. 数据模型 5
前 言
《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系列规范在《中国联通IT系统总体技术体制》指导下编制完成,包括如下分册:
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 第1部分:总册
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 第2部分:数据分类和分布规范分册
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 第3部分:企业数据模型规范分册
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 第4部分:企业数据仓库规范分册
本册是该系列规范中的第1部分:总册,概述了中国联通企业数据总体架构和各分册的主要内容。
规范的附件全部为规范的组成部分,如无特殊说明和本规范的正文具有同等约束力。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联通信息化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诚明、李旭、陈志超、王颖、杜志涛、梅斌、李吴剑、孙元涛
本标准解释权和修订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范围
本系列规范目前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 第1部分:总册
主要内容包括:
——企业数据架构
——系列技术规范构成
(2)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 第2部分:数据分类和分布规范分册
主要内容包括:
——企业数据分类
——企业数据分布
——企业数据CRUD
(3)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 第3部分:企业数据模型规范分册
主要内容包括:
——联通数据模型体系
——概念数据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
(4)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 第4部分:企业数据仓库规范分册
企业数据架构
图 21 中国联通企业数据架构
数据是中国联通企业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数据存在于操作环境和分析环境中,操作环境支撑基本的业务运作,分析环境在整合、提炼操作环境数据的基础上支撑企业的决策分析需求。联通企业架构规划遵循了操作环境和分析环境分离的理念,有利于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改进用户感知,提高对企业决策分析支撑的及时性。
运营系统包括BSS中的CRM、PRM、综合计费帐务、综合结算、综合采集等,OSS中的资源管理、服务保障、服务开通、SDP、专业综合网管等以及MSS中的ERP等等都位于操作环境。这些系统支撑基本业务运作,同时产生大量数据储存于相应的DBMS中。
分析环境中主要包括经营分析系统、决策支撑系统等。生产环境中的数据经过ETL的整合提炼后,在分析环境中形成分析型存储,成为企业分析决策的基础,有效的支撑分析型系统的运行。
操作型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通过EAI完成,操作型系统和分析型系统之间还需要借助ETL。
企业数据分类
企业数据分类是企业数据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全部企业数据执行同一个数据分类标准。企业数据分类需要满足各种数据需求对数据组织的要求,并独立于具体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分布。企业数据分类还要有利于数据的维护和扩充。
中国联通企业数据分类根据以下指导原则进行分类:
根据国际电信管理论坛(TMF)的SID分类框架对联通数据进行分类
需要结合联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与IT目标架构相互配合
具体的数据分类可作灵活处理
中国联通数据分类如下图所示,分为客户、市场营销、产品、服务、资源、合作伙伴和企业管理等七类数据。
图 2-2 企业数据分类
企业数据分布
本节描述了七类数据在总部和省分各系统中的分布。
总部数据分布
图 23 联通总部数据分布
省分数据分布
图 24 联通省分数据分布
数据模型
3.1 数据模型概念
数据模型是指用实体、属性及其关系对企业运营和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业务概念和逻辑规则进行统一定义、命名和编码。数据模型是业务人员、IT人员和开发商之间进行沟通的一套语言。数据模型分为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
图 2-5 数据模型的分类
图 2-6 数据模型解决的问题
概念数据模型
是一个高层次的数据模型
定义了重要的业务概念和彼此的关系
主要解决核心的业务问题
由核心的数据实体或其集合,以及实体间的业务关系组成
一般来说,在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之前,往往就核心的业务概念及其关系(即概念模型)已经达成一致;
逻辑数据模型
对概念数据模型的进一步分解和细化
描述实体、属性以及实体关系
主要解决细节的业务问题
设计时一般遵从“第三范式”以达到最小的数据冗余
系统设计时,根据已有的概念模型,与业务人员一起,直接进行逻辑模型的设计;
物理数据模型
描述模型实体的细节,对数据冗余与性能进行平衡
主要解决细节的技术问题(数据库的物理实现)
需要考虑所使用的数据库产品、字段类型、长度、索引等因素
必须首先确定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