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课件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安石 1. 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 2. 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 学习目标 飞来峰又叫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高168米。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 飞来峰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 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听读课文,用“ / ”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1. 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2.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3. 缘:因为。 4.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听说塔上鸡叫时能看见朝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 只因为身体站在山的最高峰。 1.再读课文,分析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第二句紧承首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夸张 “日升”比喻什么?“浮云”“最高层”各比喻什么?“鸡鸣日出”指代什么? “日”是帝王的象征。 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故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浮云是邪臣的代称,诗中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鸡鸣日升”的灿烂的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2、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 议论 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 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从而使我们认识到: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从长远考虑。 3,谈谈你对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不畏”是诗中的主题词。 反映了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1、既是眼前实景、又借景抒情议论 2、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广阔胸襟。 3、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本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5.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登飞来峰》赏析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借景抒情 借情喻理 (铺垫) (目的) } } }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远大理想和抱负) 《登飞来峰》思路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一二句不写亲眼看到的景物,而写传闻之景,为的是给后文的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但仍采取了写景的形式,就使得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受。 古诗赏析 宋时飞来峰上有应天塔。诗人登峰上塔,居高临下,却没有为描写景物多费笔墨,而旨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