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 院: 环境学院
班 级: 041131班
姓 名: 吴超
学 号: 20131001693
日 期: 2015年11月20日
二叠系灰岩含水层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简述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1 地形
根据附图三中A-A,水文地质剖面图可知:东王村地区从东到西,地势由高缓慢降低,大约在水平1.8km处出现南北走向的正断层,随后地势继续缓慢降低出现北北西方向的正断层,并且地势急剧抬高约120m随后缓慢降低,从B-B,剖面图可以明显看见一个向斜褶皱,轴向近东西,由褶皱两翼到核部地势缓慢降低。综合来看该区域四周高中间低,属于盆地地形。主要汇水区集中在由分水岭和西部断层圈围的区域。汇水原因可能是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1.2 气候
根据东王村地区多年(1951-1970年)平均降水量及气温资料(见表1-1)绘制多年降雨气温变化图(见图1-1)
表1-1 东王村地区多年(1951-1970年)平均降水量及气温资料
由图可知,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7、8月),1月到6月降雨持续增长,到6月达到最大,随后逐月减小,12月达到最小。该地区气温从1月到8月持续增加,到8月达到最大,随后逐月降低,1月气温最低。
1.3 水文
根据该地区水文地质图,该地区水系发育一般,主要分为3级,主干河流受断层控制分布在区域西南方,次级河流受褶皱控制分布在区域中部,与褶皱枢纽方向一致,其他支流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但较松散,另外西部和东部也发育少量水系。河流沿盆地边缘由西北向东南流向,发育在第四系水系上分布最广,在灰岩地区形成较多溶洞,且该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有各向异性,页岩和细砂岩因透水性能差,断层对地表水的发育和中断起决定性作用,由于南北走向的断层对地下水的中断,发育较多溶洞;由该图可知,北北西走向的正断层对河流起中断作用,形成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地下水的流向由东到西。
二、区域地质条件
2.1 地层
该地区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前泥盆纪片岩及片麻岩,分布与区域东西地势较高的地方。石炭纪页岩砂岩(与下伏地层断层接触),二叠纪石灰岩(与下伏地层平行整合接触),侏罗纪页岩砂岩(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第四纪砂砾岩(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以上地层分布于区域中部;
2.2 构造
区域内分布褶皱和断层构造。该地区中部有一向斜,卷入石炭纪到侏罗纪地层,核部为侏罗纪页岩及砂岩,两翼为石炭纪页岩及砂岩,褶皱迹近东西向。区域的东,西部分别存在一个正断层,东部断层走向为北北西向,西部断层走向近南北向。断层下盘均为AnD片岩及片麻岩,上盘为向斜褶皱。
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3.1 岩层含水性
(1)岩性:
前泥盆纪,为片麻岩及片岩,构造裂隙闭合,发育风化裂隙,泉流量为0.08 L·Sˉ1,钻孔单位流水量为0,岩层含水性差,但表面发育风化裂隙,是弱含水层,深部构造裂隙闭合,是隔水层;?石炭纪,为页岩夹薄层砂岩,裂隙闭合,为隔水层;?二叠纪,岩性为纯质石灰岩,透水性好,岩溶发育,泉流量611.3L·Sˉ1,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9?L·Sˉ1·mˉ1,含水性差异性大,为强含水层;早侏罗世,由页岩和距离底部15m处夹厚为3~5m的可采煤层组成,裂隙闭合,为隔水层;中侏罗世,岩石为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张开,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1?L·Sˉ1·mˉ1,泉流量为2.3?L·Sˉ1,但裂隙率与钻孔单位涌水量与二叠纪相比差很多,是弱透水层;晚侏罗世,由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组成,裂隙闭合,泉流量为0,是隔水层;第四纪,岩层有砂砾岩组成,孔隙发育,钻孔单位流量为3.1L·Sˉ1·mˉ1,为强含水层。
(2)裂隙发育情况:① 裂隙张开,形成含水层,如在中侏罗世中的长石石英砂岩,石炭纪中的页岩夹薄层灰岩,裂隙较为发育;②裂隙闭合,不易形成含水层而成为弱含水层,如晚侏罗世中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和早侏罗世中的页岩夹煤层,裂隙不发育;
(3)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发育在二叠系石灰岩中,岩层极易透过给出水并给出相当数量的水,形成含水层;在石炭系和侏罗系的砂岩页岩中岩溶不发育,不易形成含水层。二叠系岩层与断层接触带上岩溶沿断层走向呈线状分布,可能是由断层控制成因。在P地层中的分布大致和向斜轴部平行呈带状分布,可能由褶皱控制其成因。
(4)泉的出露情况及流量:泉出露主要分布在二叠系与早侏罗纪地层分界上,在前泥盆纪也分布少量泉。其中下降泉主要分布在二叠系与早侏罗纪地层分界上,同时在前泥盆纪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