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pt
第十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和掌握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及其成果; 2、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其必然性,认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重要性; 3、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完善分配制度的主要途径,认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4、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是关于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运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科学。 什么是市场经济? 是运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科学。 为什么要配置资源?配置资源有两种形式——计划/市场,都是根据需求来配置的。 计划配置:分配。 市场配置:交换。 但是这里有一对矛盾:需求的无限性/资源的稀缺性。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比例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被称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由商品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起一个“指示器”的作用:对于投资方、生产方来说,供大于求=转移;供小于求=吸引。 在市场上,供求变化表现为价格升降,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当跌到价值以下时,生产者亏了,一部分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资金、信息)会转移到其他部门; 求过于供,价格上涨,当涨到价值以上时,生产者赚了,就会把一部分生产要素吸引到这个部门来。 所以,市场经济就是市场供求变化调节的经济。这种供求调节,实质是价值规律调节。所谓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供求、价格、竞争。 三者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发挥着节约社会资源和合理分配资源的功能,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这里,竞争是一个不能缺少的动力,竞争是进入市场的经济主体之间围绕商品价格、质量等方面进行的。只有竞争,才能使价格随供求的变化而升降,价格的变化反过来又调节供求。 所以,平等竞争是市场经济具有活力的灵魂,是市场配置效率的源泉。 市场经济的好处: 合理的配置资源,促进技术进步; 引进竞争机制,效率高; 开放性强,为市场生产是它的本质特征,市场的扩大是它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为此,它不仅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而且要积极扩展国际市场。 市场的缺陷: 第一,事后调节。它只能在市场发出信号之后才能作出反映,供大于求了,才能增加生产,;供不应求了,才增加生产。缺少预见性,有可能出现总量的失衡。 第二、目光短浅。市场的功利性很强,注重的是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忽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对基础产业、公共设施、环保、水利、教育等,因利小或无利可图而不感兴趣。 第三、排他性强。 俗话说:商场上没有朋友,只有敌人。优胜劣汰的结果,会导致优胜者的垄断。垄断就会控制市场、扭曲价格、阻碍生产的发展。社会后果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失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使社会犯罪增加,社会道德水准下降。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邓小平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提出必须树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 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又要摒弃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和发展观。 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自己的路,立足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邓小平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强调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言和设想; 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1978-198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的进展 实行工业生产责任制; 扩大企业管理权限; 通过利润包干和利改税等形式,改革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 实行对外开放,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1984—1991)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