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厦门大学经济史课件 经济史_第二讲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论析.ppt
第二讲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论析——近代中国农业结构、商品经济与农村市场 中国近代农业就其基本形 态来说是分散的个体经济, 但也有极其微软的现代化倾 向,农业结构的演变,农村 商品经济与农村市场的发展 就是其中的一些表现。 主要章节 一 关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二 近代中国农业结构及其演变 失去平衡的土地所有制结构 传统与近代并存的农业制度与 经营结构 一 关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经济现代化、工业革命依存于先行的或同时进行的农业革命 从中国近代历史来阐述 研究中国近代经济的宏观趋势和中心线索,不能离开传统农业而谈近代工业 二 近代中国农业结构及其演变 倾斜型的农业地区结构 近代农业的发展是与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前半期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社会历史乃至国际环境密切相关的,是受其制约的。 1、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农业资源(土壤、气候、水等)则是东优于西。 2、从西北到东南,形成了畜牧-农耕-海洋农业布局 3、农耕或农业种植是近代中国农业的基础和主体。 二 近代中国农业结构及其演变 1 中国人口的增长与区域分布的变化 人口:美国学者白金斯估计(左表) 吴承明估计 章有义再估计 中国近代人口发展趋势 结论: 中国近代除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及战后一段时间外,人口一直是增加的,虽经历多次战乱饥荒而不衰。 各地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 据研究,1851-1949年间,中国人口由436299千人增至545831千人,增加25.1%。除华东外,各区人口均有所增加,最快的为东北,由3125-41547千人,增39422千人,增12.3倍。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由0.7%-7.6%,约增7个百分点。其次为西南,由59128-98041千人,增38913千人,增65.8%。华北人口略有增加,由39148-64203千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由8.9%-11.8%。华东人口减少,由168056-149343千人,减18713千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明显降低,由38.5%-27.4%。西北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由6.4%降至5.6%,中南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由31.9%降至29.6%。 中国近代人口有向边疆扩散的趋势,但总的说来,还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较为密集。 2耕地的增长与区域分布的变化 耕地数估算 白金斯的估计(左表) 2耕地的增长与区域分布的变化 耕地数估算 吴承明的估计(左表) 2耕地的增长与区域分布的变化 耕地数估算 章有义再估计(左表) 上述三个估计,均认为中国近代耕地面积一直是增加的 这种发展趋势与人口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唯总的说来,人口增长快于耕地面积的扩大。 依吴承明估计,1873-1933年,人口增30%多,耕地增22.7%。1873-1949年,人口增56.9%,耕地增29.4%。 2耕地的增长与区域分布的变化 各地区在全国耕地面积中所占比重 1851-1949年的百年间: 东北耕地占全国耕地的比重由1.7%-16.3%,提高了14.6%。 西南占全国比重由7.6%-11.6%,提高了4%。 西北占全国比重由6.5%-8.5%,提高了2%。 以上三区占全国耕地比重约提高了21%。 2耕地的增长与区域分布的变化 与此相反,华北占全国耕地的比重由18.3%-17.3%,降低1%,华东占全国比重由33.3%-23.4%,约降低10%,中南占全国比重由32.9%-22.9%,亦降10%。 以上三区占全国比重降低21%。 显然,近代中国耕地是向东北、西北、西南边区扩展的。这有利于中国耕地区域分布逐步趋于平衡。 但华东、中南、华北仍占全国耕地的2/3,是全国农业经济的重心。 人口密度与人均耕地 中国近代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人数) 世界各主要国家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人口数)1934年 中国各省人口密度相差悬殊30年代前半期中国各省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口数) 中国人口密度 中国人口密度的这种不平衡,大体决定了东南与西北农业发展的不同方向。东南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多种经营为主;西北部则以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畜牧业为主。近现代中国东南和西北部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大体如此。 中国东南部人口密度远大于西北部,反映了中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状况,是由自然条件(地形、雨量等)、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造成的。 1851-1949年人均耕地面积统计 中国近代每人摊得耕地面积,一般只有3亩左右,每农户平均耕地20亩左右。 中国人均耕地是比较少的。一是中国人均耕地按一般标准衡量,不足以维持相当之生活水平(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伊士特估计,人类每人需要二英亩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余斌《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讲义2.ppt
- 北京大学营销管理与分析讲义 营销01 32.ppt
- 北京大学营销管理与分析讲义 营销02 38.ppt
- 北京大学营销管理与分析讲义 营销03 315.ppt
- 北京大学营销管理与分析讲义 营销04 322.ppt
- 北京大学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提纲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张....ppt
- 北分客服.ppt
- 北师大版七上第四单元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共23张PPT).ppt
- 北师大版七下第二单元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共32张PPT).ppt
- 医院行政后勤质量管理(柴建军).ppt - ISO9000与医院后勤运营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