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有了各种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工人每小时的劳动生产率已经提高了40%以上。既然有了这样大量的商品生产,消费者的购买力显然也需要相应提高,这就是说,要增加工资。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工人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相应增加。就是在黄金时代的1929年这一年,布鲁金斯研究所的经济学家也已计算过,一个家庭如果想取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每年要有2000元的收入才行,但当年美国家庭60%以上的进款是达不到这个数字的。 而之前, 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到世界黄金储存量的一半, 1928年,美国的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整个欧洲。 一切看似歌舞升平,新当选的总统胡佛显得无比自豪: “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 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主要原因: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4)直接原因(导火线): 股票投机过度 (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3)经济政策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长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2% 工业生产 55% 工人工资 工业产品过剩,民众购买力低下。 1920年到1929年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 价格下跌之快,连场内的自动记录机都赶不上。 许多人倾家荡产。数以千记的人跳楼。 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生产下降 失业剧增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美国经济一片萧条 2、表现: 材料一: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材料二: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国家甚至更长一点。 材料三: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范围广 破坏性大 时间长 3、特点: 材料一 1929—193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55.5% 52.2% 32.0% 36.1% 工人游行示威,砸碎工厂的玻璃 纳粹独裁希特勒在发表演讲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遭巨大破坏; 2.政治: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4、影响: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国际关系:贸易保护主义激化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经济危机 特点 影响 原因 表现 知识小结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经济政策 直接原因(导火索) 范围广 时间长 破坏性大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生产下降 失业剧增 经济 政治 文化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胡佛 罗斯福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胡佛失意 罗斯福得意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成功典范 二、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背景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胡佛反危机(自由放任)的失败 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问题 内容 具体措施 目的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生产过剩 企业破产 产品剩余 价格猛跌 失业剧增矛盾重重 2、新政的内容 阅读教材第三目录,结合表格提示,完成下列内容。 整顿财 政金融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 重建人们对 银行的信心 调整工 业生产 《工业复兴法》,最低工资,最高工时 消除过剩 缓和矛盾 调整农 业生产 减耕减产,政府 收购剩余产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