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由基链式聚合2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氧化氢。活化能为220kJ/mol,一般不单独用作引发剂。 过氧化氢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有机基团取代,称“氢过氧化物”;两个氢原子被取代,称为“有机过氧化物”。二者均可用作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分解温度:60~80℃, 解离能124kJ/mol。 KO – S – O – O – S – OK O O O O 水溶性引发剂,主要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分解温度:60~80℃,解离能109~140kJ/mol。分解产物SO4-?,既是离子,又是自由基,可称作离子自由基或自由基离子 。 2 KO – S – O? O O = = 分解 2)无机过氧类引发剂 这一体系活化能较低(约40 ~ 60 kJ/mol),可在较低温度 (0 ~ 50度)下引发聚合,因此有 OH- + HO? + Fe3+ H – O – O – H + Fe2+ 过氧化氢单独热分解时的活化能为220kJ/mol,与亚铁盐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后,其活化能减为40 kJ/mol,可在5℃下引发聚合。 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redox system) 较快的聚合速率 例一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组分可以是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因此可以将其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引发体系,以适用于不同聚合体系。 高锰酸钾与草酸组合成的引发体系,活化能低至39 kJ/mol,可在10 ~ 30 ℃下引发反应。 四价铈盐和醇类也同样能组成氧化还原体系 Ce4+ + RCH2OH Ce3+ + H+ + RCHOH ? 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过硫酸盐、氢过氧化物等 还原剂有无机物(Fe2+、Cu、NaHSO3、Na2SO3等)和有机物(醇、胺、草酸、葡萄糖等) 氧化剂有氢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烷基、过氧化二酰基 还原剂有叔胺、环烷酸盐、硫醇、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例二 水溶性 油溶性 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常与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体系,形成两个自由基。 水溶性 高锰酸钾和草酸单独均不能作为引发剂,组合 后可成为引发体系,活化能39kJ/mol,可在10~ 30℃下引发聚合。 最常用的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氧化二苯甲酰(BPO)—N, N二甲基苯胺(DMBA)。可用作不饱和聚酯固化体系。 BPO在苯乙烯中90℃时的分解速率常数:1.33×10-4.s-1; (BPO)/(DMBA)60℃时分解速率常数:1.25×10-2 L.mol-1.s-1; 30℃时分解速率常数:2.29×10-3 L.mol-1.s-1。 油溶性 氧化-还原体系可以达到较低的活化能(约40 ~ 60 kJ/mol),可在较低温度(0 ~ 50 oC)下引发聚合,而有较快的聚合速率 一分子氧化剂一般只形成一个自由基 还原剂的用量一般比氧化剂用量少。如还原剂过量,将进一步与自由基反应,使活性消失。 特 点 1.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2.了解常用引发剂的类型,至少能列举出一种,并且都写出其引发反应方程式。比如以BPO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的各步基元反应方程式。 思考题 2.5.2 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R· CH2 = CHX R-CH2-C· H X (a) (b) 即当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I]0的一半,[I]/[I]0=0.5时所需的时间,以t1/2表示。 kd和温度T有关,所以,半衰期t1/2也因T的不同而不同 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kd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遵循阿累 尼乌斯(Arrhenius)经验公式。 或 常用引发剂的kd约10-4~10-6S-1, Ed约105~150 kJ/mol, Ad一般为1013 ~1014左右。 实际应用时,常选择半衰期与聚合时间相当的引发剂。 d[R·] dt 2 f kd[I] = Ri = 诱导分解 起因 引发效率f (一般约为0.5~0.8) 笼蔽效应 引发速度 初级自由基生成速度 链引发速率方程 诱导分解 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链转移反应 Mx? + I MxR + R? 自由基数并无增减,徒然消耗一引发剂分子,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笼蔽效应伴副反应 由于引发剂浓度很低,引发剂分子处于单体和溶剂“笼子”的包围之中,称为笼蔽效应。笼子内的引发剂分解成初级自由基后,必须扩散出笼子才能引发单体聚合。自由基平均寿命约为10-11~10-9,如来不及扩散出笼子,就可能发生副反应,形成稳定分子。这其中决定于扩散、引发、副反应三者的相对速率。 偶氮二异丁腈在笼子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AIBN的引发剂效率较低,一般为0.6 ~0.8。 过氧化二苯甲酰在笼子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