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涪陵長江大桥施工技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涪陵長江大桥施工技术

前 言 提要:介绍了涪陵长江大桥工程概况及场地布置、上下部结构施工方法及其特点。 关键词:涪陵长江大桥工程概况、施工特点。 1、概况: 涪陵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涪陵地区上游的天子殿,是国道319线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原设计总长645.11m,施工中长寿岩增设一孔立交桥,起点桩号为K104+333.03m,终点桩号为K104+985.50m,总长变为652.47m。全桥跨径组合为:20m+149m+330m+149m,主桥为双纵梁肋板式预应力砼主梁,双索塔,双索面,密索空间布置,塔索分离的悬浮体系斜拉桥。主跨330m,索塔为倒“Y”型箱形断面,全高163m。引桥为20m跨无粘结PPC箱形空心板桥。桥面净宽2×7.5+2×1.5m人行道,设计荷载汽一超20级,挂车—120,人群—3.5KN/m2,设计水位以规划的三峡正常蓄水位控制,通航标准为I—(I)级,通航净高24m,总投资1.5亿人民币。 2、施工场地布置 桥位处河道窄,河岩陡峭。为方便施工,北岸上、下游各200m范围内找平作为施工现场、全桥斜拉索现场制作厂房、临时工棚、加工场地、拌和场和堆料场较为集中布置。由于到河边便道需经过砂砖厂厂区,大型车辆无法通行,只作为地材运输,上部施工时根据地势搭设一座长150m高栈桥使砼输送、材料运输、人员上下更为方便。南岸由于地形受限,施工现场布置较分散,加工场地、拌和场距现场300~500m左右,沿河边修建一条便道到现场,江边接一座临时码头,砼系用罐车运到现场,再泵送到位。材料用汽车运输,两个主墩各设50m臂长塔吊一部作为垂直运输手段,方便快捷。全桥以主跨跨中为界,北岸由川桥三处施工,制索厂由经理部直接组织和管理,斜拉索采用天线吊运。该桥1994年11月4日正式开工,1997年5月1日建成通车,比合同工期提前两个月竣工。 3、基础施工 主桥基础均采用围堰明挖施工,2#塔位于长江北岸三面临水,属回水区,细砂覆盖层达2—4m,岩面呈深浅不一的锯齿状,设计了沉井、钢板桩和麻袋围堰多种施工方案。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结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选用双层粘土麻袋填心围堰,先清除淤积物,由于岩面高差大,水深处采用部分砼麻袋稳定围堰基础。试抽水后发现局部大量漏水,查明原因是原地探不详,基础下游边缘部位有一条深达3m多的深槽,内填大块碎石,围堰置于大碎石上面,故无法堵水。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先清除部分碎石浇水下砼围子堰,一层一层地加深子堰,最后通过七层子堰将水成功地堵住,顺利抽干水开挖基坑。通过广大职工的昼夜奋战,于95年3月15日完成基础,保证了墩身渡过洪期。3#塔位于南岸,岩层裸露,但基础靠河心侧,水深达5m左右,特别是上游角水深达7—8m,采用双层木笼围堰一次成功。为保证基础的稳定和防止冲刷,基坑开挖部分全部用15#片石砼回填。 4、索塔施工 索塔墩为16×8m箱形空心砼结构,上下游各设置高2m宽8m的三角形防撞分水尖。长寿岸墩身高42m,涪陵岸墩身高41m,采用滑模施工方案,砼现场拌和,用输送泵或扒杆吊砼,分层浇筑,层厚20—25cm。由于塔身截面太大施工期间气温又高,砼初凝时间短,砼供应能力较小等原因造成滑升困难,表面出现拉裂现象,经过采用多种措施顺利完成滑升。墩身顶部有5m高截面和6m实心段为满足设计要求提出了在原滑模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方案,改进后使原滑模系统形或一种“外滑内翻”的特殊结构,实践证明使用效果很好,节省工期一个半月,也节约了成本。 索塔分为下塔柱,横梁、中塔柱、上塔柱。其中下塔柱高26.5m,由两片斜度为3.257:1的空心箱组成,空心箱横向5m、纵向宽自上而下由6m渐变到8m;中塔柱高55.5m由两片3.926:1的空心箱组成,截面为3×6m;上塔柱高33m,属拉索锚固区6×4m箱形断面;中塔柱与下塔柱交接处设置高5m、顶宽6m、底宽6.188m的预应力箱形横梁。索塔采用翻模施工,设计了一套变形钢框竹胶模板,能满足上、中、下索塔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要求,拆、卸方便,改装迅速,自重轻,3m一个节段,砼外观质量好。每个索塔设一个最大起重能力10T、自由平臂50m的自升式塔机,用于垂直泵输送,南岸因高差达130m左右,采用两台输送泵接力运送,效果很好。索塔主筋采用冷挤压连接技术,钢筋接头比传统的焊接方法速度提高10倍多。并且能充分保证接头质量。全部接头抽样合格率达100%。下塔柱施工的同时从墩顶搭设万能杆件支架,同时满足了索塔横梁以及主梁0#、1#块支架现浇施工的需要,提高设备利用率。由于下塔柱和中塔柱内、外倾斜,为减少施工内力,保证施工安全,利用支架设置了扒杆万能杆件横撑。上塔柱施工由于塔机升高附着困难。在箱内有限空间设置扒杆井架,利用扒杆安拆模板和垂直运输安全可靠使用效果极佳。 索塔施工每一节段均采用全方位三维坐标控制点位,用水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