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皮克病【英文名】Pickdisease.PDFVIP

【疾病名】皮克病【英文名】Pickdisease.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疾病名】皮克病【英文名】Pickdisease

【疾病名】皮克病 【英文名】Pick disease 【缩写】 【别名】Pick 病 【ICD 号】F02.0* 【概述】 皮克病(Pick’s disease)是罕见的缓慢进展的认知与行为障碍性疾病。 Pick(1892)首先描述了一组以额颞叶萎缩为病理特征的病人,表现为行为异 常、失语和认知障碍等。他报道的第一例 71 岁男性,表现为进行性精神衰退和 极严重失语,尸检发现左颞极皮质萎缩极严重;其后报道的 4例特别强调病人 有进行性语言障碍。 Alzheimer(1911)首次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神经元胞质内嗜银包涵 体,称为 Pick 小体(Pick’s body),弥散性肿胀及染色质松散的神经元称为 Pick 细胞(Pick’s cell),伴额颞叶局灶性萎缩,这些病例在组织学上与 Alzheimer 病明显不同,无神经原纤维缠结和老年斑。Onari 和 Spatz(1926)将 此病命名为皮克病。德国人 Verhaart(1936)首先报道印尼华人 Pick 病例, 1958 年上海第一医学院首次报道国内首例皮克病,以后陆续有报道。近年来痴 呆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较快,皮克病目前已归入额颞痴呆。本病脑萎缩主要限于 额颞叶,临床表现为器质性精神异常,与 Alzheimer 病常难以区别,额颞痴呆 病人仅约 1/4 存在 Pick 小体,可诊断皮克病。 【流行病学】 痴呆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国外调查显示,痴呆的患病率 在 85 岁以上人群中高达 40%以上。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占 50%;多灶梗死性痴呆(也称血管性痴呆,VaD)占 12%~20%,其 余类型痴呆占 15%~20%。我国 60 岁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为 0.75%~4.69%。伴 随人口的老龄化,痴呆的绝对及相对发病率明显增加,皮克病也屡见病例报 告,但尚未见分类性发病率统计资料。 【病因】 皮克病的病因尚不清。近年研究显示,高达 40%的皮克病患者有家族史,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提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也尚未清楚,有文献报告认为,主要是侵害神经元胞体的特发性 退行性变,也有学者认为,是轴索损伤后继发胞体变化。 大体病理观察脑重量减轻,女性平均 1050g,男性 1075g,脑萎缩累及额、 颞叶(占 54%)或单独侵犯额叶(25%)或颞叶(21%),约 1/3 的患者双侧对称受 累,约 1/2 左半球严重受累,1/5 以右半球受累为主,颞上回后 2/3 常不受累 是皮克病的特征之一。杏仁核受累较海马明显,黑质及基底核可受累,灰质和 白质均可累及,侧脑室前角、颞角轻中度扩大。光镜下观察,萎缩的脑叶皮质 各层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Ⅱ、Ⅲ层显著,Ⅴ、Ⅵ层较轻;部分病人可见颈髓 及胸髓运动神经元丢失,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星形胶质细胞弥漫性增生,伴海绵 状改变,残存神经元不同程度的变性萎缩,部分神经元胞质内含界限清楚的嗜 银 Pick 小体,部分神经元表现为膨胀变性的 Pick 细胞。电镜下 Pick 小体界限 清楚,呈圆形或卵圆形,无包膜,是直径 5~15μm 的嗜银包涵体,由 10nm 细 丝、核糖体、囊泡、脂褐素及 24nm短节段直的及扭曲的神经微丝及微管组成, Pick 小体的形成机制不清,高尔基浸染法可见皮质锥体细胞树突棘几乎完全消 失。 【临床表现】 1.皮克病起病隐袭,病程缓慢进展,多为中老年发病,发病年龄 30~90 岁,60 岁为高峰,多在 70 岁前发病,女性较多。40%的患者有家族史,其余为 散发。 2.皮克病的临床经过可分为 3期(表 1),早期以明显人格改变、情感变化 和行为异常为特征,表现为易激惹、暴怒、固执、情感淡漠和抑郁情绪等,渐 出现行为异常、性格改变、举止不适当、缺乏进取心、对事物漠不关心及冲动 行为等;部分患者出现 Klüver-Bucy综合征,表现为迟钝、淡漠、顺从、视觉 失认、口部过度活动(hyperorality)、思维变化过速(hypermetamorphosis)、 善饥和过度饮食,把捡到的任何东西如废纸、垃圾和粪便等都放入口中试探和 吃掉,并有情感抑郁、焦虑、躯体异常感和片段妄想等。 3.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认知障碍,逐渐不能思考,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与 Alzheimer 病相比认知障碍不典型,空间定向保存较好,记忆障碍较轻。言语 能力障碍较明显,逐渐言语减少、词汇贫乏、刻板语言、模仿语言和失语症, 后期可出现缄默症。 4.神经系统体征如吸吮反射、强握反射可在病程早期出现,晚期发生肌阵 挛、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如帕金森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603111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