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新版教材教材分析(全套)解读.ppt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新版教材教材分析(全套)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教版新版教材 教材分析 2014 整册教材改观 更加体现知识的形成与探究 操作与实践、亲身体验 丰富感性的素材 非常重视数感 老师们一定要理解,新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其目的是什么,是如何为教学着想的?为学生着想的?这样才能备好课,上好课。 目录 数据收集整理 原:统计图 表内除法(一) 图形的运动(一) 降低了难度 表内除法(二) 混合运算 原: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 有余数除法 原:三年级上册 小小设计师 目录 7. 万以内数的认识 8. 克和千克 9. 数学广角---推理 10. 总复习 两个解释 1.为什么要把三上的“有余数除法” 放到二下? 原教材把有余数除法安排在万以内的认识与加减法之后,而有余数除法只能涉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样,数的认识与运算教学层次就不合理了。因此,要把有余数除法调在万以内的认识与加减法之前。 两个解释 2. 为什么要把四下的“四则运算” 放到二下? 让学生在认识了简单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有一个更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 另外,早些接触四则混合表达式,有助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把多步计算利用综合算式表达出来,拓展解决问题的内容和思路。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能力基础:一年级下册“分类与统计” 本单元建议使用3课时教学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调查法收集数据、分类的基础上画“正”字记录数据。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及简单的分析。 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事例调查 教学内容结构 数据收集整理 调查法收集数据、了解统计表(例1) “正”字记录数据 (例2) 教材编排特点 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体现统计的价值与必要。 (例题创设的情景) 2. 渗透抽样,以及统计图。 “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统计推断(班—校) 例2板书、练习第7题,渗透统计图。 教材编排特点 3. 尊重个性,多样化与开放性 (例2统计方法) 4. 尽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体现问题的现实性。 统计的目标:分析和解决问题,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 使学生在读懂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充分体会统计的价值,逐步形成统计意识。 统计的价值:统计的必要性 统计的意识:遇到实际问题想想可否利用统计解决? 例如,哪个球队较强 教学建议 1.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经历统计全过程,感受统计的价值。 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体会统计必要性 挖掘身边素材,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 2. 设计合适的问题,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例如:练习第3题 练习提示 P4-1 小问卷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能力基础:乘法,分物体 本单元建议10课时教学 第一单元 表内除法(一)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及相关操作与读写。 初步认识乘除法间的关系,用口诀求商。 会用画图、语述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会用加减乘除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内容结构 教材编排特点 1. 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对比活动突出平均分 P9 经历平均分 例2、3两个操作 语言描述 例2、3下一行话 除法概念的建立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操作:动作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 教材编排特点 2. 经历从头到尾的探究 例如:P9例2分桃(教法提示); P18例1逐次减3 3. 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 例如P23 画图分析 教学建议 立足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 小学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 对比与辨析:每份一样多 2. 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 动作表征、表象表征、符号表征、 语言表征、情景表征 活动:摆学具、画图、看算式 切忌让学生讲套话,可结合动作说清楚即可 教学建议 3. 丰富有趣的练习,提升运算能力 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 注意收集错例,针对错例进行练习, 避免盲目多练。 4. 提升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以动手操作为基础 以直观图示为桥梁(第23页例3教法提示) 以语言表述为标志 教学建议 5. 适时引导,激励独立思考 第18页 例1过渡到例2 教法提示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