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林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吉林市态市建设规划
吉林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2-2030)
建设生态市是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大趋势,不断提高吉林市综合竞争力,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落实《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结合吉林市实际,编制提出《吉林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一、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市域面积2.7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4.5%;总人口448.5万人,人口密度为165人/平方公里。吉林市属于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复杂,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区,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全市农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90%,土地肥沃,宜于农耕,人均耕地面积0.15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3种,潜在价值为1053亿元(1990年不变价),其中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有镍、钼、铁等9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植物有人参、贝母、木耳、山野菜等1300多种,野生名贵动物有东北虎、梅花鹿、黑熊、林蛙等40多种。
吉林市是全国少有的水资源丰沛的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380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境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达,全市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372条,均属松花江水系。第二松花江纵贯南北,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均位于域内,三湖总库容达178亿立方米,总有效库容135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总量的38%,其中松花湖总库容达108亿立方米,湖面面积550平方公里。
吉林市旅游资源丰富,中心城区四面青山环抱,松花江如玉带从市区呈“S”形蜿蜒穿过,城市山水风光独具魅力;不冻的松花江造就的冬季雾凇景观令人叹为观止,为国内四大自然奇观;距市区仅26公里的松花湖,山清水秀,为国家4A级风景区;朱雀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国内少有的位于城区内的森林公园;吉林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吉林市生态资源潜质虽然较好,但由于多年来重开发、轻保护,使市域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森林采育失调,林分质量不合理,森林质量下降,中幼林比重近70%,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较弱;耕作区农业长期连作,土壤肥力下降较快,加之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矿山开采秩序不尽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有加重趋势,矿山生态恢复难度较大;主要水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全市流域内二松干流和辉发河、蛟河等支流的42个地表水控制断面中有38%已丧失使用功能,水源江段能够达到饮用水功能要求的仅占23.5%,松花湖已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尤其突出的是中心城市大气、水体、噪声、固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亟待改善。目前,吉林市城区空气质量区域达标率仅40%。哈达湾工业集中区内铁合金、水泥等企业由于生产工艺老化落后、污染处理设施不健全,企业污染超标排放严重,致使区内大气环境质量常年处于Ⅴ类甚至劣Ⅴ类水平,直接影响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城市污水处理水平落后,全市仅江北化工区居民生活污水进入吉化污水厂进行集中处理后排放,市区内排水设施不健全,雨污合流现象严重,江南及老市区的相当一部分生产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源江段。区域环境噪声普遍超标。生活垃圾未真正实现无害化处理。城市建设各项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都有一定差距,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仅5.7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5.72平方米。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市当前和长远发展,因此,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吉林市生态市建设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是全球绿色文明蓬勃兴起,对发展生态经济提出了要求。进入21世纪,全球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绿色消费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生态城市已被国内外众多城市确定为战略目标。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壁垒被打破,绿色壁垒开始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刚性制约,这将促使我国必须注重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并加快与国际惯例、国际标准接轨,绿色文明将渗透到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是我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建设生态市带来了机遇。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一项基本战略,国务院先后批准琼、吉、黑、陕四省进行生态省试点,国内一些地区在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绿色产业上积极探索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也为我们建设生态市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是吉林省生态省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我们提供了政策保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战略决策,并将在规划、政策、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扶持性措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中已将我市和长春市确定为特大型生态经济示范城市,随着两市经济联系的不断密切和一体化发展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