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DEA 方法的城市更新效评价——以北京市原西城区为例基于DEA 方法的城市更新绩效评价——以北京市原西城区为例.doc

基于DEA 方法的城市更新效评价——以北京市原西城区为例基于DEA 方法的城市更新绩效评价——以北京市原西城区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DEA 方法的城市更新效评价——以北京市原西城区为例基于DEA 方法的城市更新绩效评价——以北京市原西城区为例

基于DEA方法的城市更新绩效评价 ——以北京市原西城区为例 王萌 李燕 张文新 何岑蕙   【摘要】通过回顾北京市1980年代以来的旧城改造进程,从政策驱动的角度分析旧城区对改造的响应。采用多目标决策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北京市原西城区为例,对其旧城改造做出综合绩效评价。总体来看,北京原市西城区旧城改造综合绩效良好,只有少数几年的政策实施和相关投入与城市发展规律不相吻合。北京旧城改造各项法规的落实和各种经济投入,推动了旧城区经济的发展和旧城风貌的改变,但对社会空间结构优化和景观环境的作用比较微弱。   【关键词】城市更新;绩效;数据包络分析;旧城区;原西城区   引 言   城市衰退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1]。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改善城市环境,解决城市衰落问题,实现城市各种社会、经济目标[2]。城市更新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功能的和谐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随着城市更新规划观念和思想的转变,一向以大规模拆除重建为主,目标单一和内容简单的城市更新和贫民窟清理,转向了以谨慎渐进式改建为主,目标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的社区邻里更新[1]。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一些城市也面临着城市中心区衰退的同时城市边界扩张、产业结构演进带来的土地不合理利用等众多问题,从而推进了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的进程。以北京市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针对老城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危改,拆除、改造了大量危旧房。然而这两次大规模危改并未达到预期的解决住房需求缺口的问题,却引发了一些社会、经济问题,诸如拆迁居民安置不合理、房改后回迁费用超出居民承受能力、改建的商业设施供需失衡等[3]。这些问题引导我们去关注旧城改造的实际效果,各种投资、建设、开发对发挥城市功能和有效利用城市空间的作用,城市更新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达标性,可持续性等。本研究即试图对北京市原西城区旧城改造的绩效进行评价,为相关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西方学者研究城市更新问题的角度很多,有的关注城市更新的发展战略[4],景观变化[5];有的则侧重城市更新中政府管理能力和政策的扩展[6,7]社区改造的经验[8,9]。Anne Rogers等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从生活质量、精神健康和城市的感知方面对城市再生进行了定性的评价[10,11]。国内研究关注城市更新的角度与国外存在很大差异。研究集中在城市更新动力机制和建设目标[12]、经济可行度和可持续发展[13]、土地利用[14]、土地权益动态增量合理再分配[15]、房地产开发模式[16]、城市更新有效的竞争机制[17]等方面。 在对城市更新绩效评价的研究中,Grace K.L. Lee和Edwin H.W.Chan通过层次分析法对香港的城市更新进行评估,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运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到城市更新绩效评估体系[2]。黄士正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对1990年代以来北京旧城15个建成、在建和规划的功能区进行了简要的综合评价[18]。目前为止,关于城市更新绩效评价的研究大多定量分析不足,主观性很大;针对具体区域的研究案例很少,方法探索也不够全面。本文采用多目标决策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利用多输入、多输出单元综合评价北京市原西城区近年旧城改造的绩效。与以上的评估方法相比,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e Analysis,简称DEA)是一种动态的评价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更新过程的效果。其次对于复杂系统的城市,由于其内部各环节相互作用,对动力机制的研究有一定困难,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域看做一个灰色系统,重点考虑其输入和输出而不正面研究其各项因子的交互作用,可以避免对城市更新系统内部环节相互作用的理解偏差。本文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对北京危旧房改造过程中的绩效变化的理解,对北京旧城改造的政策深化和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北京市旧城改造进程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策导向的变化,北京市的旧城改造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成片拆迁工作起步阶段(1980年-1990年)   1980年,北京市第一部地方拆迁法规《北京市基本建设拆迁安置暂行办法》诞生,提出了以“原住房情况”和“家庭人口状况”(以后者为主)为拆迁安置依据。其后1982年颁布的《北京市建设拆迁安置办法》提出针对被拆迁人的家庭情况与待遇标准,按照房屋分配的制度进行调配;允许民居房临时周转以加快建设。另外,1986年颁布的《北京限制在城区内分散插建楼房的几项规定》提出把保护古都风貌建设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结合,分批划定改建区,实行成街成片的改建,圈定了第一批改建范围。   这一阶段房屋拆迁的法规都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被拆迁户居住问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