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语文统练试卷.doc

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语文统练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语文统练试卷

班级 姓名 注意:本次考试客观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工整规范地书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位置,否则不给分。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在大多数情况下,互联网的出现被视为是一件好事,它在很多方面方便了人的生活。但也并非每个人都这么看。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题目就是“谷歌会让我们变愚蠢吗?”这篇论文现在已经扩展成一本书,书名就叫“网络也有黑暗的一面”。互联网上不仅有色情污染和聊天室的危险,这都已是有案可稽的,还有更险恶的东西,那就是互联网正在叫我们停止思考。 ②卡尔认为,互联网正无形中摆弄着人的大脑。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被重塑,记忆被重置,思维方式与过去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能够几个小时地徜徉在长长的诗行里。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二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变得焦虑不安,失去了线索,开始寻找其他事情来做。我感觉我一直在力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甘之如饴的阅读如今已变成一场艰苦的战斗。” ③卡尔的朋友们也都有同感,有些人甚至还完全停止了阅读。其中一人说:“我现在几乎完全失去了阅读和理解长篇文章的能力。”还有人谈到了思维“断片”:“我再也无法读《战争与和平》了,我已经不具备那种能力了。哪怕一个长于三到四段的文章都让我吃不消,我只能略微浏览一下。” ④卡尔怀疑,互联网是产生这种变化的罪魁祸首,但需要一些证据的支持。于是,他与语言学家、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展开了交谈,并得出了令人不安的结论:互联网(以及所有的电子分支——微博、短信、微信等)正在我们的大脑中重新布线,“短阅读”直接带来“浅阅读”,使人的思维深度在长期的同一行为重复中逐渐变得浅显化。 ⑤美国阅读心理学专家玛丽安娜·沃尔夫曾说过:“我们并非只由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定义。”沃尔夫担心,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我们在线阅读时,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我们对文句的诠释,心无旁骛、深度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 1. 从“材料一”看,下列对于“互联网”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卡尔认为,互联网尽管存在着色情、聊天室危险等弊端,但还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B.互联网对人的大脑的“控制”是在长期的同一行为的重复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C.互联网成为使人“停止思考”的罪魁祸首,这一结论目前还缺乏有力的证据来支撑。 D.实践证明,互联网阅读方式的“丰富”“时效性”,已经削弱了人们深度阅读的能力。 2. 第③段说“卡尔的朋友们也都有同感”,根据文意,解释“同感”一词的意义。(2分) 3.第④段结尾说:“‘短阅读’直接带来‘浅阅读’”,其中“短阅读”与“浅阅读”能否调换位置?简要说明理由。(3分) 4. 结合材料一,解释第⑤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5.给材料一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阅读之弊 B.网络阅读的影响 C.网络阅读可休矣 D.说“网络阅读” 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第6-8题。 6.对第③段中“过去50年里,大多数人的智商令人费解地提高”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B.人已成为“系统化者”。 C.能按照类别观察事物。 D.能够科学地思考问题。 7.综合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苏格拉底和卡尔对人类心智的担心具有相似的特点。 B.美国和新西兰心理学家的研究得出了近似的结论。 C.人的“系统化者”的特性使人能适应新的信息形式。 D.对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人类大脑能够做出调整。 8.下列各项说法,与“材料一”密切相关的一项是( )(3分) A. 能够结合历史看问题。 B. 见解深刻,引发思考。 C.能够全面地看待问题。 D. 能让人看到一线希望。 【材料二】 ①互联网真的会使我们变愚蠢吗?的确,电子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但这并不等同于说会使我们变蠢。而且,信息技术的改变,也不是第一次被指责可能会造成人类思维的退化。 ②苏格拉底就曾对写作这种最古老的信息传播方式表示过担忧,他认为用阅读取代记忆可能最终会让我们变得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