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特点讲义.docVIP

中国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特点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特点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张神根 ※卢锋、刘晓光、李昕、邱牧远.当代中国农业革命:新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系统估测(1952-2011) 【摘要】80年代,农村改革率先突破,但也走过曲折的历程。“文革”结束以后,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群策群力,从恢复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抓生产经营管理开始,迅速医治“文革”创伤,恢复生产。在此基础上,大力支持农民的创造和选择,先在微观管理领域取得突破,接着改革人民公社,发展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农村改革取得初步成功。80年代中期,党总结国内外经验,实现了理论上的飞跃,推动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在政治经济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党领导进行治理整顿,坚持改革不动摇,最终迎来了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开创之道不平坦,经验教训犹为珍贵。 【关键词】农村经济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流通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 新时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和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而开创了新时期中国改革的成功道路。改革之路是不平坦的,但党和政府推动改革的决心和方向是坚定不移和十分明确的。从发动改革至今,已经快三十年了。今天,回顾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历程,总结其中的特点和经验,作为我们今后改革的借鉴,仍然很有必要。 一、1978-1984年:调整经济政策、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 1978年以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展开了一场旨在矫正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传统经济发展战略及与其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从农业方面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改革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显着增加农业投资,较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压缩平价收购农副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等。 这一阶段,既是国民经济恢复、整顿和发展的转折阶段,同时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改革是局部地、个别地和分散地进行的,其重心且率先取得突破的是农村改革。“文革”结束后,十年浩劫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农村的问题尤其突出,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初始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主题。 1、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 “文革”结束后,广大农村的基层干部、群众都希望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但对于怎样发展农业,在党的高层领导中存在着分歧。占主导地位的主张是继续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强调大批促大干,搞“穷过渡”。其结果是,农业生产继续处于徘徊状态。1977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粮食和棉花都比1976年减产。上述“左”的一套虽然不很灵验了,但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列车仍带着“左”的惯性继续向前滑行。另外,从中央到地方,也有不少干部和群众在反思过去几十年来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对“左”的一套做法进行抵制。 1977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后,针对当时一系列“左”的错误做法,大力倡导恢复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1977年11月在广东,邓小平指出,民主评分不能普及,大队核算也不能搞早了。生产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不能随便过渡。同工业一样,过去许多行之有效、多年证明是好的政策要恢复。1978年9月在吉林,邓小平强调,大寨有些东西不能学,也不可能学。比如评工记分,它一年搞一次,全国其它人民公社、大队就不可能这样做。取消集贸市场也不能学,自留地完全取消也不能学,小自由完全没有了也不能学。全国调整农业经济政策,好多地方要恢复小自由,这也是实事求是。他还强调,总之,实事求是,开动脑筋,要来一个革命。[2]邓小平的这些主张,是对当时仍很盛行的“左”的一套的有力抵制,迅速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和拥护。 在邓小平正确主张的影响下,一些省份开始进行恢复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努力。安徽、四川等省就制定了调整农村经济政策的省委文件。强调要以生产为中心,加强民主管理,改善按劳计酬,落实分配兑现﹔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解决干部违法乱纪问题等。这些地方通过采取上述抓生产和落实自主权等政策措施,开始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在生产中见到了效果。 1978年底,党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进一步提出调整农村政策,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观点。在这次会议上,陈云则提出了放松政策、摆稳农民这一头的建议。[3]他们的上述主张,不仅支持了各地的政策调整,也对中央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党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的任务,也提出了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任务。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政治思想路线,为即将到来的农村改革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全会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