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第六章习题答案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4.2 翻译模式 1)翻译模式的概念: 翻译模式是语法制导定义的一种便于翻译的书写形式。其中属性与文法符号相对应,语义规则或语义动作用花括号{ }括起来,可以被插入到产生式右部的任何合适的位置上。 这是一种语法分析和语义动作交错的表示法,它表达在按深度优先遍历分析树的过程中何时执行语义动作。 翻译模式给出了使用语义规则进行计算的顺序。可看成是分析过程中翻译的注释。 翻译模式保证了按深度优先次序一次扫描就能完成属性的计算。 例 一个简单的翻译模式 E→TR R→addop T {print(addop.lexeme)} R1|ε T→num {print(num.val)} E T 9 print(‘9’) R - T 5 print(‘5’) print(‘-’) R + T print(‘2’) print(‘+’) 2 R ε 9-5+2翻译成后缀式95-2+ * 2)翻译模式的构造 条件:属性文法是L-属性文法; 保证语义动作不会引用还没有计算的属性值。 a. 只需要综合属性的情况: 为每一个语义规则建立一个包含赋值的动作,并把这个动作放在相应的产生式右边的末尾。 例如: T→T1*F T?val = T1 ?val*F ?val T→T1*F { T?val = T1 ?val*F ?val} b. 既有综合属性又有继承属性: 产生式右边符号的继承属性必须在这个符号以前的动作中计算出来。 一个动作不能引用这个动作右边符号的综合属性。( 因为综合属性是在该符号所有分析动作结束后计算) 产生式左边非终结符的综合属性只有在它所引用的所有属性都计算出来以后才能计算。计算这种属性的动作通常可放在产生式右端的末尾。 * 4.3 自顶向下的翻译 用翻译模式构造自顶向下翻译。 从翻译模式中消除左递归 对于一个翻译模式,若采用自顶向下分析,必须消除左递归和提取公共左因子,在改写基本文法时考虑属性值的计算。 例 图6.13的带左递归的文法的翻译模式被转换成图6.14的带右递归的文法的翻译模式。 E?E1+T {E ? val:=E1?val+T ? val} E ? E1-T {E ? val:=E1 ? val-T ?val} E ? T {E.val:=T ? val} T ? (E) {T ? val:=E ?val} T ? num {T ? val:=num ?val} 图6.13 带左递归的文法的翻译模式 上一页 下一页 * 编译原理电子教案 第六章 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 * 本章的主要内容 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的翻译的概念 综合属性和继承属性的概念、特点 S-属性文法与L-属性文法的概念及分析方法 翻译模式 递归下降翻译器的设计 * 本章要求 知识点:语法制导定义,S-属性定义及其自底向上计算属性,L-属性定义,自顶向下的翻译,自底向上计算继承属性。 深刻理解:属性,综合属性,继承属性,依赖图,计算顺序,语法树,语法制导定义,S-属性文法定义,L-属性文法定义,翻译模式。 熟练掌握:对于已知文法G和翻译任务,构造其L-属性定义,将其改造成适于自顶向下分析或自底向上分析的翻译模式。 * 本章教学线索 1 属性文法(属性翻译文法) 1.1 属性文法的概念 1.2 属性的分类 1.3 属性的计算规则 2 基于属性文法的处理办法 3 S-属性文法的自下而上计算 4 L-属性文法和自顶向下翻译 5 自下而上计算继承属性 * 1 属性文法(属性翻译文法) 语法制导翻译:通过给语法树上各个符号赋予一定的含义 并且将各个符号进行有结构的连接,可以形成语言的具 体语句的含义。这给予我们以启示:可以通过扩充文法, 在文法符号上附着某些语义信息,并在这些语义信息间建 立相互计算关系,从而在语法分析的同时进行语义分析。 由于这种分析是在语法分析的控制下进行的,故称为语法 制导翻译。 * 1.1 属性文法的概念 (1)属性文法的定义 在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基础上,为每个文法符号(终结符和非终结符)配备若干相关的“值”(也称:“属性”),对于文法的每个产生式都配备了一组属性的计算规则(语义规则),这种文法称为属性文法。1968年,Knuth首先提出。 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整个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