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D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常鼓膜借以下标志可以识别: 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锤骨柄之影称锤纹,自锤骨短突向下,微向后到鼓膜中部,呈白色条纹状; 在锤骨柄末端鼓膜成一浅凹,名鼓脐; 自锤骨柄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在锤骨短突前、后皱襞以上的部分为鼓膜松驰部,前、后皱襞以下为鼓膜紧张部(见下图)。 为了便于描述,将鼓膜分为四个象限(见下图)。中耳有病变时,鼓膜的正常标志即消失。 鼓膜的生理: 1.保护作用 2.收集声能 3.鼓膜扩音作用 ⑵内壁:即内耳的外壁。 在内壁的中部有一隆起,名鼓岬。 在鼓岬的后上方有前庭窗,镫骨底板借环状韧带与之相接; 在前庭窗的上方有面神经管的水平段,面神经由此通过。 鼓岬的后下方有圆窗,通入耳蜗的鼓阶,圆窗为一膜封闭,又称第二鼓膜。 ⑶前壁:有咽鼓管的鼓室口,鼓室借咽鼓管和鼻咽部相通。 咽鼓管从鼓室前壁向内、向前通至鼻咽部的外侧壁的咽鼓管咽口,是中耳正常通气和引流的通道。 ⑷后壁:又名乳突壁,上方有鼓窦开口,鼓室与鼓窦由此相通,化脓性中耳炎常由此波及鼓窦和乳突部。 ⑸上壁:名鼓室盖,借骨板与颅中凹分隔。 ⑹下壁:为一层薄骨板,将鼓室和颈静脉球相隔。 鼓室腔内有锤骨、砧骨和镫骨相接而成的听骨链,使鼓膜和前庭窗联结(见下图)。 听小骨具有杠杆的作用。 2.咽鼓管 咽鼓管系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成人咽鼓管长约3.5cm, 外1/3为骨段,近鼓室的一端,开口于鼓室前壁的鼓室口,骨部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内2/3为软骨段,近鼻咽的一端,内侧端开口在鼻咽部的侧壁,适在下鼻甲后端的后下部。 成人与小儿咽鼓管的区别: 成人咽鼓管鼓室口高于咽口1.5~2.5cm。 婴儿和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短、粗而平直,故中耳感染较成人为多见(见下图)。 咽鼓管生理: 1.维持鼓室腔与外界的气压平衡。 2.排除中耳分泌物。引流至鼻咽部。 3.防止上行性感染。 3.鼓窦 鼓窦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又称乳突窦,出生即有。前方借鼓窦入口与鼓室隐窝相通,后下壁与乳突小房相通。鼓窦内覆有纤毛粘膜上皮。 4.乳突 乳突位于鼓窦后方,内含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相互连通的气房,各房彼此相通。气房为无纤毛的粘膜上皮覆盖,向前与鼓窦、鼓室、咽鼓管的粘膜相连。其上界即为硬脑膜板,后界为横窦骨板,故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也可由此途径而引起颅内并发症。 根据气房发育程度不同,乳突可分为4种类型。 (1)气化型:乳突发育良好,气房大,数量多,气房间骨壁薄。 (2)板障型:乳突发育不良,气房小、数量少。 (3)硬化型: (4)混合型 (三)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含有听觉和位觉重要感受器。 外层为骨迷路,内为膜迷路,形态相似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1.骨迷路 骨迷路分为耳蜗、前庭、半规管三部(见下图)。 ⑴耳蜗:位于前庭的前部,呈蜗牛状。 骨蜗管旋绕蜗轴二周半,基底转突向鼓室内侧壁,形成鼓岬。 蜗轴在耳蜗的中央,呈圆锥形,从蜗轴有骨螺旋板伸入骨蜗管,达管径的一半,有基底膜连续螺旋板达耳蜗管的外侧壁。将骨蜗管分为上下二部,前庭阶居上,与前庭相通;鼓阶居下,借圆窗与鼓室相通。两阶内均含外淋巴液,借蜗尖部的蜗孔彼此相通。 ⑵前庭:位于耳蜗与半规管之间,略呈椭圆形。 前部与耳蜗相通, 后部与半规管相通。 外侧壁为鼓室内侧壁的一部分,有前庭窗和镫骨板相接,前庭腔内壁有从前上向后下弯曲的斜形骨嵴,名前庭嵴。前庭嵴后面有椭圆隐窝,内含椭圆囊;前面有球状隐窝,内含球囊。 ⑶半规管:位于前庭的后上方,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半环形骨管,即外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每个半规管的一端膨大,名壶腹。 半规管通过5孔通前庭;三个壶腹脚、一个总脚(上、后半规管非壶腹脚融合)、一个单脚(外半规管非壶腹脚)。 2.膜迷路 膜迷路形态与骨迷路相似,亦分三部分,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的外淋巴液中。 ⑴蜗管:为膜性的螺旋管,两头为盲端,充满内淋巴液。横切面呈三角形,底为螺旋板及基底膜,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名柯替氏器,为听觉末梢感受器。 ⑵椭圆囊与球囊:二囊均在骨前庭内,膜半规管借5孔通入椭圆囊,椭圆囊和球囊各伸出一小管而后合并成淋巴管,球囊借连合管通入蜗管。椭圆囊壁有椭圆囊斑,球囊壁有球囊斑。囊斑内有带纤毛的感觉上皮细胞和前庭神经末梢,其纤毛上覆盖一层胶性耳石,为静平衡末梢感受器。 ⑶膜半规管:膜半规管和骨半规管的形态相同。壶腹部有壶腹嵴,为供给半规管前庭神经支的终点,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是前庭周围感受器的一部分。 听神经离脑干后,与面神经进入内耳道,在内耳道内分为耳蜗及前庭二支。 耳蜗支穿入蜗轴内形成蜗螺旋神经节,节内双极神经细胞的远侧突穿过螺旋板,终止于柯替氏器。 前庭支在耳道内形成前庭神经支,节内双极细胞的远侧突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