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审美差异--以《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为例.pdfVIP

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审美差异--以《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审美差异--以《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为例.pdf

2014年3月刊 总第378期 文化纵横 现代 交际76 林琳[1] 刘云佳[2] ([1]长春师范大学 [2]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由于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的审美差异,情节剧电影《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在道德观 念、表现形态以及审美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在审美态度和艺术追求上的不同,但两者都是经 久不衰的剧作,原因在于其艺术审美的本质属性都是追求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与统一。 [关键词]哈姆雷特 赵氏孤儿 情节剧电影 审美 差异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076-01 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审美差异 ——以《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为例 中西情节剧的创作者都注重遵守规范化的传统美学原则, 在强化电影故事情节的戏剧性方面,都注意继承传统戏剧性手 法,形成了故事动人、情节曲折、结构完整的共同审美特征, 特别是在情节内容的传奇性和安排布局的巧妙性等特征上有一 致的特点。[1]这里选择《哈姆雷特》(简称《哈》)和著名悲剧 《赵氏孤儿》(简称《赵》)来进行比较研究,探索这两部均以 复仇为主题并报仇雪恨为结局的作品在艺术上的审美差异。 一、审美意识中的道德差异 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心理条件构成 了各民族的个性特征。因此道德观念是审美主体对客体能力反 映的一项重要因素。英国是宗法制度型社会,西方情节剧电影 中的多数悲剧性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 对立状态,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 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2]《哈》中,王子哈姆雷特不仅是为父 亲复仇,手刃叔父克劳迪斯,更是对其所处的混乱的社会的反 抗。他的复仇过程由个人仇恨逐渐转变成对现存秩序的否定, 具有社会意义。哈姆雷特复仇的强大力量来自于新兴资产阶级 所拥护的人文主义情怀,是对封建制度和势力的挑战以及文艺 复兴运动的思考。 中国是伦理型社会,中国情节剧电影的悲剧性不可能摆 脱封建统治思想“君权、父权、夫权、神权”的影响,因此作 品的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1] 《赵》中,屠岸贾出于嫉妒,蛊惑皇帝诛杀赵氏家族,程婴救 出唯一后人赵氏孤儿,20年后告之真相,赵氏孤儿便将此事奏 明皇帝,平反昭雪。虽然屠岸贾的死满足了“善有善报、恶有 恶报”的传统思想,但是赵氏孤儿并没有对混淆是非的君主进 行应有的批判,其复仇行动具有局限性。赵氏孤儿除了为读者 传下了忠臣的名节,还留下了读者对愚忠的叹息和沉思。 二、审美意识中的形态差异 中西情节剧电影由于各自的地域、文化、宗教等的差异, 审美形态也具有多样性。西方的审美意识强调“艺术摹仿自 然”的观点,就是盯着具体的形式,通过这些“有形”[3]的外 在表现引起情感反应。《哈》作品集中在哈姆雷特精心设计复 仇计划,最终杀死了仇人的过程。当他决定复仇时,悲剧刚刚 拉开大幕,整个过程是具化的。他不仅有装疯自保、演戏试 探、利用爱情这些“有形”的动作来展示其悲壮美,甚至当他 陷入苦恼时,也是通过七大段的独白来体现其矛盾的碰撞。哈 姆雷特自我价值体现的诉求使个人英雄主义得到了淋漓尽致地 展现,同时狂热具化的复仇过程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 中国的艺术往往讲究的是老子“弃形”的思想,强调超 越形式的精神体验。这种追求“无形”之境的哲学思想和人生 态度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4]《赵》整个故事情节围 绕着奸佞搜孤,忠义之士救孤的线索上,而大部分笔墨没有涉 及到复仇部分,当赵氏孤儿复仇时,悲剧已经到了尾声。剧中 大部分忠义情节对于复仇来说是“无形”的,但是这种忠义之 情展现得越强烈,复仇的期望就越迫切。所以这“无形”越模 糊、越含蓄,它反而给审美者带来极大的回味和填补的艺术空 间。[5] 三、审美意识中的审美方式的差异 在中西情节剧电影的审美意识中,还存在着审美方式的差 异。西方人讲究的是物我对立。因此,为了达到二者的和谐, 在其作品中必须借助于斗争,以起伏的冲突视角解决矛盾。 而中国古典美学提倡的是“中和之美”,那么就会很少有正面 的冲突,往往具有苦乐相错的特征。《哈》的冲突不仅是克劳 迪斯的罪行和哈姆雷特的复仇,更主要的是其内心的挣扎,是 人文主义思想遭遇毁灭的痛苦。他相信美好的理想,但当丑恶 的现实摆在他面前,迫使他对人生和理想发生转变,他便开始 彷徨,对灵魂进行无情的拷问,“生存还是毁灭”道出了冲突 严峻不可调和的特点。最终哈姆雷特以深染剧毒解决了矛盾。 《赵》中的冲突是忠义和奸邪,且是剧中清晰唯一的冲突。同 时这个冲突又很少以正面的形式展现,忠义之士存孤救孤护 孤,一味地辗转蓄积力量,没有与屠岸贾发生正面对抗。直到 结尾处还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