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本的审美鉴赏与翻译实践--从文本层次论角度研究A Fable for Tomorrow及其翻译.pdf

文本的审美鉴赏与翻译实践--从文本层次论角度研究A Fable for Tomorrow及其翻译.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本的审美鉴赏与翻译实践--从文本层次论角度研究A Fable for Tomorrow及其翻译.pdf

177 第 34 卷 第 5 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34 No.5 2013年 5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2013 文本的审美鉴赏与翻译实践 ——从文本层次论角度研究 A Fable for Tomorrow 及其翻译 蔡秋文 (湛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摘 要:论文以童庆炳的文本层次论为指导,从声音美、节奏美、语义美、修辞美、意象美、绘画美和境界美七个审美 角度,细致分析了蕾切尔·卡森作品 A Fable for Tomorrow 翻译中的理解过程与表达过程,探讨文本层次论指导下的审美鉴 赏如何指导翻译实践,论证了其对提高译文质量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本层次;审美鉴赏;明天的寓言;翻译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3)05-0177-03 一 文本层次论简介 在中西文论史上,都曾有学者将文学文本的构成,看成 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中国古代有学者提出构 成思想及文本的三要素为“言”、“象”、“意”。三国时的经 学家王弼则在《周易略例》中更为清晰地阐释了三者之间的 关系,他认为“言”、“象”、“意”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审 美层次结构。 波兰现代现象学派理论家英加登的层次划分是对王弼 “言”、“象”、“意”论断的补充与完善。他在其《文学艺术 作品》一书中将文学作品的文本构成要素划分为五个层面: ( 1)字音层 (sound-stratum);( 2)意义单位 (unites of meaning);(3)图式化层面(schematized aspects);(4)被再 现客体(represented objects);(5)形而上性质层(metaphysical qualities),但他认为形而上性质层仅在“伟大的文学”中出 现[1]。英加登的文学文本层面说细致具体地区分了文学文本 的层次构成,对“形而上性质层”的认可更为把握文学文本 的深层意蕴开拓了理论空间。 自英加登的文学文本层面说被引进后,关于文学文本层 面的研究在国内受到了持续关注,近年不少学者借鉴吸收中 西相关研究的成果,对文学作品的构成提出或探讨了许多新 的划分方式。[2]P207-214 [3]P157-163 [4]P108-122 [5]P103-124 [6]其中童庆炳 的“三分法”因“其简明扼要,层次分明,涵盖面广而颇具 代表性”[7],其基本要点可概括为:(1)文学言语层,指首 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这一言语系 收稿日期:2013-03-06 作者简介:蔡秋文(1981-),女,广东湛江人,湛江 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统除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炼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具 有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心理蕴含性(蕴含了 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和阻拒性(不合 语法、打破某些常规的言语由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而 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三个特点。(2)文学形象层,指读者 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 图景。(3)文学意蕴层,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 内容,属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此层面又可分为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对宇宙人生所作的形而上的思考)以及审美意 蕴层。[2]P208-214 “有关文学作品构成的种种划分,为解读与鉴赏具体的 文学作品带来了启示并提供了可以逐层深入的操作方法,这 无疑大大丰富与细化了传统上‘理解’的具体层次与内涵, 为做好翻译与翻译研究奠定了基础。”[7]本文将以童庆炳“三 分法”为理论依据,选取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卡 森(Rachel Carson, 1907-1964)的生态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 (Silent Spring)的第一章“A Fable for Tomorrow”[8]P1-3(以 下简称“A”文)为例进行审美鉴赏分析与翻译实践研究, 探讨文本层次论指导下的审美鉴赏如何指导翻译实践,以求 证其改善译文质量的现实意义。 二 审美鉴赏 (一)声音美 文坛泰斗林语堂曾指出“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