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皖江城市带支柱出口产业的现状、瓶颈与突破.pdf
《 》
2014
年第
2
期
城市(地
区)名称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出口
额
同比
增长
全省
占比
出口
额
同比
增长
全省
占比
出口
额
同比
增长
全省
占比
合肥
56.26 26.5 45.32 78.20 34.0 45.77 136.28 74.3 50.95
芜湖
16.69 86.5 13.45 27.04 58.3 15.83 33.70 24.6 12.60
马鞍山
5.07 41.8 4.08 7.93 16.9 4.64 12.00 51.3 4.49
铜陵
2.97 67.7 2.39 5.20 74.9 3.04 3.50 32.0 1.31
安庆
5.06 30.4 4.08 6.00 18.8 3.51 10.05 67.5 3.76
池州
0.97 38.2 0.78 1.64 68.1 0.96 2.19 33.7 0.82
巢湖
4.30 29.8 3.46 0.08
—
0.05
— — —
滁州
7.08 32.0 5.70 8.81 24.5 5.16 11.60 31.7 4.34
宣城
5.86 47.0 4.72 8.55 45.7 5.00 12.02 40.7 4.49
皖江城
市带
104.26
—
83.99 143.45 37.6 83.97 221.34 54.3 82.74
安徽省
124.13 39.7 100.0 170.84 37.6 100.0 267.50 56.6 100.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安徽
省第一个国家级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规划范围包括
合肥、芜湖等共
59
个县(市、区)。 目前已形成了五大
支柱产业。一是以马钢、海螺水泥、铜陵有色为代表的
优质材料产业;二是以江淮、奇瑞为代表的汽车
及零部件制造业;三是以淮南、淮北矿业集团和
皖能传媒集团为代表的能源企业;四是以丰原生
化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五是以安庆石
化、佳通轮胎为代表的化工产业。 这些优势特色
产业为皖江城市带出口贸易的稳定繁荣发展奠
定了厚实地发展平台。
一、皖江城市带主导产业的出口现状
提到皖江城市带,我们对以下著名企业均耳
熟能详:比如安庆石化、奇瑞汽车、江淮汽车、马
钢、铜陵有色、海螺水泥等。 皖江城市带分布的汽
车、钢铁、有色金属、家电在全省的比重分别为
80%
、
83%
、
71%
和
92%
, 这些产业在我省的地位
显赫,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级水泥生产基地、国家
级汽车生产出口基地、国内重点铜基材料精深加
工基地、国内内河船舶及家电等装备制造业基地
和优质铸管生产基地。 现已形成冶金、汽车及零
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皖江城市带出口总量自
2010
年之后逐年上升,
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年共实现出口额
221.34
亿美
元,比上年大幅增长了
54.3%
。 皖江城市带是安
徽省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2012
年对全省
外贸出口的贡献率就分别达到
83.99%
、
83.97%
、
82.74%
。 其中,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又一直是出
口业务的领头兵, 仅四市就约占了全省外贸出口的
70%
以上。
皖江城市带支柱出口产业的现状、瓶颈与突破
金泽虎 董 玮
(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601
)
表
1 2010~2012
年皖江城市带各市外贸规模及增速
(单位:亿美元,
%
)
摘 要: 近年来,皖江城市带的优势产业在出口贸易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与其他省市相比,支柱出口产业在规
模、结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却呈现出低水平态势。 在中部加速崛起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
景之下,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为皖江乃至安徽的出口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在对皖江城市带的典型
出口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皖江城市带出口产业结构存在外贸规模较小、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加工贸易发展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优化产业布局、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及整合产业结构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出口产业;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547
(
2014
)
02-0063-05
收稿日期:
2014 02 19
作者简介:金泽虎(
1965
),男,安徽枞阳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
董 玮(
1990
),女,安徽庐江人,安徽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课题“皖江城市带出口贸易研究”(
sk2013A016
)。
数据来源:
2010~2012
年《安徽统计年鉴》及
2010~2012
年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