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京市东城区2009届高三二模(语文)word精校版.doc

北京市东城区2009届高三二模(语文)word精校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东城区 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二)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 Ⅰ卷(选择题)和第 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考生作答第 Ⅰ卷和第 Ⅱ卷时,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答第 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选中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如需改动,用橡皮除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项。 答第 Ⅱ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答题区域相应位置,未在对应的答题区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第Ⅰ卷(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痕迹 结束 挫折 影片 档案 A.jī sù cuò piàn dàng B.jì sù cuō piǎn dǎng C.jī shù cuò piàn dàng D.jī shù cuō piān dǎng 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子贡)乃仰而应(林类)曰 B.而(人)反以(之)为忧 C.(子贡)以(之)告(于)夫子 D.吾知其可与(之)言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古人对待死亡的达观认识的一组是 ( ) ①死期将至,亦有何乐 ②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③死之与生,一往一反 ④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⑤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 ⑥死也者,德之徼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10.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和谐安宁的状态之中。 D.“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①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②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③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取材自清姚鼐《游媚笔泉记》)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0分) 临高台 萧衍① 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道远难别识。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 临 高 台 沈约②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注]①萧衍: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有集三十二卷。 ②沈约: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济县西)人,与萧衍同属“意陵八友”。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 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 C.玉阶通常是古代淑女伫立凝望之所,萧衍用玉阶来暗示自己期望故情人同样满怀思念,为下文“共相忆”埋下了巧妙的伏笔。 D.两首诗的开头都用“望”字,但两人诗中的“望”字却不同解:萧诗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诗中“望”字却做远望解。 E.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 (2)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歌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3分) (3)萧衍诗的前两句如何表现高台之“高”的?请从作品语言或者修辞方法中任选一角度,具体说明。(3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1)令初下, ,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