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
东城区: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1分)
忆江南①
纳兰容若②
江南好,城阙沿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 时所做。③嵯峨(cǒu é):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江南好,南京城门两边的望楼依旧那么巍峨。
B.词的第二句使用了倒装句式,并形成了对仗。
C.只有石马和铜驼的存留还能带给人一丝惊喜。
D.夜深人静,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
(2)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这首词与刘禹锡《石头城》(山转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主旨相同,手法有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或手法中任选其一,进行解说。(5分)
12.(1)C(强调“故物“在,而盛景不再,意在感概人世沧桑)(3分)
(2)这两个字都体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兴衰更替的凭吊(3分)
(3)答题要点:主旨:都是对兴替的凭吊。
手法:《忆江南》相对更含蓄隐晦一些。
具体结合诗句进行讲解,意思对即可(4分)。
语言表达1分。
海淀区: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①一③题。(10分)w.w.w.k.s.5.u.c.o.m
暗 香①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②。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③,正寂寂。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①辛亥冬,词人应邀到范成大前石湖别墅作客,投主人之雅好,作《暗香》《疏影》二曲。该词为其一。②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作《咏春风》诗。在扬州时,居处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来他由洛阳再赴扬州访梅,却彷徨终日,不能成章。③江国,指江南水乡。
①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上阕“旧时月色”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写月下梅边吹笛的情景,引起了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B.“何逊而今渐老”以下四句,词人以何逊自比表明自己诗情锐减,但眼前竹映疏梅,冷香浮动,撩起了词人的情思。
C.下阕“江国”至“夜雪初积”四句,写远方之人折梅投赠,因路遥积雪,元从寄达,词人顿觉冷清寂寞。
D.“翠尊易泣,红尊无言耿相忆”两句,词人托物寄情,将深婉的相思之情移于“翠尊” “红尊”之上。
E.结句“几时见得”,包含了两层意思:梅花落了何时再开,故人分别何时重逢。言外有意,韵味深长。
②这首词即景言情,感慨今昔,追怀旧游。上阕主要运用了 和 的表现手法。(2分)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③“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请从炼字和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12.(10分)
①(4分)A C
②(2分)虚实结合(对比)(1分)用典(1分)
③(4分)“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人回忆当年西湖繁梅盛开的情景。一个“压”字,写出了梅之繁盛,令人赏之不尽(1分)。“寒碧”则写出了湖水的清冷似冰,澄澈如玉 (1分)。千树红梅与寒冷碧波相互映照,冷峻中透着热烈(1分)。显示出旧时情景之美好,更衬出今日思念之情深(1分)。意思对即可。
昌平区: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释:①蘋(pín):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来往议阴晴:行人来来往往,都在讨论着天气变化。
B.荷雨洒衣湿:听得雨打荷上,才发现下雨,才发现衣服被雨洒湿。
C.鹊声喧日出:喜鹊喧闹,似乎在告诉人们太阳出来了。
D.鸥性狎波平:波平如镜,生性爱水的鸥在水面尽情地玩乐。
②“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③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简要分析。(4分)
12.①A(首联用拟人手法,意为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在忙着议论究竟是阴好,还是晴好)(2分)
②第一问:用了拟人和夸张。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的喜爱之情。(4分。一问2分)
③不矛盾。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一中2012-2013届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含解析.doc
-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学2012-2013届高一12月月考英语试卷.doc
-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学2014-2015届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doc
- 冠龙高级中学2007学届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语文试卷解析.doc
- 北京02-03年上学期高一化学期中考试.doc
- 北京一零一2007-2008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历史).doc
- 北京东城区2005高三第一学期英语期末练习题及解析 (2).doc
- 北京东城区示范校2011年高三综合练习英语试卷(一).doc
- 北京临川学校2016第一次月考高一生物试卷(江西临川学校高二年级用)答题卡.doc
- 北京二中08-09届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