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东济宁微山一中11-12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山东济宁微山一中11-12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迤(yǐ)逦 潦(liǎo)水 逋(pū)慢 付梓(zǐ) B.撮(zuǒ)合 手腕(wǎn) 强(qiǎng)迫 悖(bèi)时 C.擂(léi)鼓 熟稔(rěn) 舛(chuǎn)误 逻辑(jí) D.傩(tān)舞 央浼(měi) 庇(pì)祐 彭蠡(l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碜 力能扛鼎 垂手可得 俗不可奈 B.虐杀 食不厌精 突如奇来 寥若晨星 C.肆意 举止安详 方枘圆凿 烘云托月 D.编撰 好景不长 捍然不顾 以逸待劳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__。这是一座_______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____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______的。 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0年4月6日,《鲁迅箴言》由三联书店出版。365条箴言,让读者感受到了鲁迅温馨的力量和韵致。 B.他性格内向,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 D.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D.().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7.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8.对“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义田记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自臣之贵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