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州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模块期中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诏书,作为皇帝专用的公文文体,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封建社会,诏书的发布关系到军国大事、国计民生,也体现了封建皇权。汉代刘熙《释名·释典艺》说:“诏书。诏,照也。人暗不见事宜,有所犯。以此示之,使昭然,知所有由也。”以同声相训,释“诏”为为“
诏书从其定型到消亡,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兴亡,所以诏书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史的重要文献,在中国古代众多文体之中,具有相当独特的地位与价值。
作为皇帝专用的正式文书,诏书始于秦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改“命为制,令为诏”。任昉《文章缘起》也明确地说“诏,起秦时”。而明代黄佐认为,“诏”字的原始意义就是用语言昭示他人。在汉以前,“诏”是人们日常通用之辞,到了汉代才成为天子的专用文体。黄佐的《六艺流别》以汉代为诏书文体的代表性时代,该书收录的诏书全采自汉代而不及其他时代。
诏书既是从前代其他“王言”文体改名而成,它的渊源必然可以追溯到更远古的时代。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中说:“诏策奏章,则《书》发其源。”这是从宗经的角度,比较笼统地把《尚书》看成诏策奏章的渊源。《文心雕龙·诏策》认为诏书源出于轩辕唐虞之时,诏之名出自《周礼》“明君之诏”。吴曾祺《文体刍言》则认为周文王的《诏牧》、《诏太子发》是诏书文体名称的源头,他说:“周文王有《诏牧》、《诏太子发》二篇,诏之称权舆()
不过,吴曾祺说:“后世相传秦始皇始为诏,然其文不可得见。”今检严可均《全秦文》卷一收录了秦始皇《诏丞相隗状王绾》和秦二世胡亥的《诏李斯冯去疾》,可以看作是秦代的诏书。《诏丞相隗状王绾》一文说:“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壹之。”虽然文字简短,但其内容是关于统一度量衡制度的诏书,十分重要。
《汉书》收录西汉诏书甚多。文体学家都认为,汉诏是诏书文体体制的典范。由于统一政权需要正规的公文运作,汉诏的写作与运用也趋于规范化。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008年第2期)
6.下列选项中关于“诏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书的发布与军国大事、国计民生相关,也体现着封建皇权。
B.诏书作为公文文体为皇帝所专用,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C.诏书除具有无比的权威性外,还有教人事理、温暖人心的一面。
D.诏书有助于研究封建社会政治史,是古代众多文体中价值与地位最高的一种。
7.下列说法不属于对“诏书”渊源解一项是
A.汉诏则存者多矣,其文词典雅,为历朝之所不及。
B.诏之名出自《周礼》“明君之诏”。
C.《诏牧》、《诏太子发》二篇,诏之称盖权舆于此。D.诏策奏章,则《书》发其源。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的吕向发展了汉代刘熙的说法,对诏书的特性及功能做了更形象的说明。
B.明代黄佐认为,到了汉代诏书才成为天子的专用文体,典范的诏书全出自汉代。
C.清末王兆芳和近人薛凤昌认为周文王的《诏牧》、《诏太子发》是诏书文体名头。
D.秦始皇的《诏丞相隗状王绾》、胡亥的《诏李斯冯去疾》表明诏书在秦代就已经出现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选自《聊斋志异·崔猛》,有删节)
【注】剟(duō);刺。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屡戒不悛?????悛:改悔?? B.配以少婢,事乃寝???寝;平息? C.横被残梏,踝骨皆见? 见:显现??D.不堪刑,诬服,论辟?? 论;争论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崔并受之,母乃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兀坐直视,若有所嗔??????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以??????????
D.①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崔猛“性刚毅”“事母孝”的一组是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姑饿濒死,子窃啖之?逾垣而过,鼻耳唇舌尽割之崔并受之,母乃食C.①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我将赴有司死耳????????以自首减等,充云南军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猛性情刚毅,喜好打抱不平,幼时老师赐给名与字,希望他有所收敛,但他依然抑强扶弱,不避怨嫌,前来向他诉冤陈事的经常室盈院满。B.崔猛因邻家悍妇虐待婆婆、诟骂丈夫而一时性起,将其惩戒致死,受到了母亲的杖责。并被刺臂涂染朱红,他心甘情愿地接受惩戒,并决心悔改。C.崔猛在吊丧途中遇到不平,鞭马向前,想要动武,迫于母亲的威严而未敢发作;回到家中不语不食,辗转反侧,最终下定决心,当夜将恶人除掉。D.崔猛母亲去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临沭一中2011-2012届高一6月调研考试英语试卷 含解析.doc
- 山东省临沭一中2012-2013届高二12月学情调查英语试题无解析.doc
- 山东省临沭一中2013年高三10月学情调查英语试卷 含解析.doc
- 山东省临沭二中09-10届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doc
- 山东省临淄三中08-09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
- 山东省临清三中2012-2013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调研测试化学试题.doc
- 山东省临清三中2012-2013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调研测试政治试卷.doc
- 山东省临清市第一中学08-09届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必修二)(历史) (2).doc
- 山东省临港一中09-10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doc
- 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11月第三次自主练习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