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高度和宽度.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教学的高度和宽度

——由一节好课想到的 一个课例分析 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文:《江雪》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老师问:上节课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一些古诗,虽然主题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它们写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齐答:关于春天的。 老师问: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些关于冬天的古诗?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及时点评、表扬。 二、导学环节 1.解题:    老师问:哪位同学给我们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学生举手发言,发言内容由“江上下雪了”、“大雪覆盖的大江”逐步向“江上雪景图”这个画面靠近。 2.感知课文:    老师布置任务:刚才大家的讨论,让老师觉得好多同学已经大致读懂了诗歌的内容。下面请大家拿出硬笔书法纸,把诗歌写一遍。    学生或背或抄,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同桌交换欣赏书写情况,老师选几例加以点评。 3.诵读课文:   学生展示诵读情况,其他学生主要从流利度、语气等方面进行点评;老师适时让点评较好的同学再读,顺势纠正“径”的读音,强调“蓑”“笠”“翁”的写法和含义。 4.赏析课文: (1)老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学生自由诵读,同桌交流诗歌描写的画面。 小组代表发言,描述诗歌所写的画面;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老师引导:请尝试用一个词语概括画面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冰天雪地、寒冷、鹅毛大雪、天寒地冻、凄惨、孤独…… 老师让发言较好的学生把自己想到的词语写到黑板上“环境”一词下面,并要求学生齐读这些词语。    老师指导诵读:你能通过自己的语气语调把这些词语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起立诵读,其他同学评议、展示。 (2)老师要求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感受老翁的心情。   学生自由诵读,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老翁的心情是孤独、寂寞、绝望、沉重、悲伤…… 老师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心情”一词的下面,并适时发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从诗中的“独”、“寒”、“孤”等词语中看出来的。   老师表扬,并要求学生具体说说这几个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老师要求学生齐读每个诗句的第一个字:万千孤独。   老师要求学生通过诵读的语气语调表达出老翁的心情。   学生诵读,并互相评议。 (3)质疑升华,感受诗歌的意境。    老师问:这首诗读到这里,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经梳理,问题集中于一个焦点:天气这么冷,老翁为什么要一个人到江上钓鱼?    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主要答案有:家境贫寒、无家可归、磨炼意志、养活家人…… 老师引导:你从老翁的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    小组讨论,代表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精神”一词下面:坚持、有意志、坚忍、宁死不屈…… 老师要求学生单人读,集体读,感受老翁的精神。    老师简要介绍柳宗元生平,学生自然将老翁与诗人联系起来,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境。 板书: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环境 心情 精神   万径人踪灭。 …… …… ……   孤舟蓑笠翁, (省略号部分为学生完成的内容)   独钓寒江雪。 可以反思的东西   综观这节古诗诵读鉴赏课,老师的设计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特别是三个层次的赏析,化难为易,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老师没有越位现象,也没有缺席现象。下课以后学生还议论纷纷,说明老师已经把古诗诵读鉴赏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里去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这个课例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核心问题是,教一首诗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是让学生懂得这首诗?如果我们把“举一反三”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可能课堂教学定位就会开阔得多,我们会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开拓学习渠道、优化学习方式,会教给学生鉴赏的步骤与方法,会引导学生去迁移运用,会适时地评析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一句话,只有站在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我们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才能有高度,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有高度,眼里只有课文和知识是缺乏教育教学境界的。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教学的“有效性”。一提到这个问题,我们思考的往往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这是缺少教育视野宽度的表现。“有效”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效、对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建构有效、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有效。这三者不是对立的,不能一提素质就不敢提考试、不敢提成绩。 理顺了三者由高到低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确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