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学孟德尔遗传
浙 江 大 学 遗传学第三章 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 孟德尔从1856年起开始他的“豌豆杂交试验”,到1864年共进行了8年,发现了前人未认识到的规律,这规律后来称为孟德尔定律,即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 第一节 分离规律 第二节 独立分配规律 第三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 设有三个人分别对某作物同一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各自调查结果为(1)560显性+440隐性;(2)56显性+44隐性;(3)6显性+4隐性。试利用每人的结果分别对下列理论比率进行适合性检验 (1) 1:1; (2) 2:1; (3) 3:1; (4) 15:1; (5) 9:7。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三个人假设检验错误的概率大小;(2)哪个人的结论最明确?为什么?(3)用这个例子说明样本容量与统计推断风险之间的联系。 第四节 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 隐性上位作用: aa基因对T_ (斑纹)有隐性 上位掩盖作用。 P ㈥、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 显性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这对基因称显性抑制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3:3。 例如:玉米胚乳蛋白层颜色: P 白色蛋白质层CCII × 白色蛋白质层ccii ↓ F1 白色CcIi ↓? F2 13白色(9C_I_+3ccI_+1ccii)∶3有色(C_ii) ?显性上位作用与抑制作用不同:因为 (1). 抑制基因本身不能决定性状,F2只有两种类型; (2). 显性上位基因所遮盖的其它基因(显性和隐性)本身 还能决定性状,F2有3种类型。 在上述基因互作中:F2可以分离出二种类型 9 : 7 互补作用 15 : 1 重叠作用 13 : 3 抑制作用 三种类型 9 : 6 : 1 积加作用 9 : 3 : 4 隐性上位作用 12 : 3 : 1 显性上位作用基因间表现互补或累积9 : 7 互补作用 9 : 6 : 1 积加作用 15 : 1 重叠作用不同基因相互抑制 12 : 3 : 1 显性上位作用 9 : 3 : 4 隐性上位作用 13 : 3 抑制作用 ?上述基因互作中,只是表现型的比例有所改变,而基因型 比例仍与独立分配一致(9:3:3:1),是孟德尔遗传比例 的深化和发展。?基因互作的两种情况:(1).基因内互作:指同一位点上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2).基因间互作:指不同位点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 一个性状,如上位性和下位性或抑制等。 五、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基因与性状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个基因?一个性状:孟德尔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 2.二个基因?一个性状:基因互作。 3.许多基因?同一性状:多因一效:如: (1).玉米:50多对基因?正常叶绿体形成,其中任何一对 改变,引起叶绿素消失或改变。 (2).棉花:gl1-gl6 ?腺体,任何一对 改变,会影响腺体分布和消失。 (3).玉米:A1A2A3CRPr六对显性基因与一对隐性抑制 基因ii ?玉米籽粒胚乳蛋白质层的紫色。 4.一个基因?许多性状的发育:一因多效。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发现: 红花株+结灰色种皮+叶腋上有黑斑 白花株+结淡色种皮+叶腋上无黑斑 这三种性状总是连在一起遗传,仿佛是一个遗传单位。 ?水稻矮生基因: 可以矮生、提高分蘖力、增加叶绿素含量(为正常型 的128~185%)、还可扩大栅栏细胞的直径。 5.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现象从生物个体发育整体上理解: (1). 一个性状是由多个基因所控制的许多生化过程连续 作用的结果; (2). 如果某一基因发生了改变?影响主要在以该基因为主 的生化过程中,也会影响与该生化过程有联系的其它 生化过程?从而影响其它性状的发育。 本章小结 1. 分离规律: 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相对性状杂交后,杂种内杂合基因在配子形成时互不干涉的分离到配子中去,杂交后代相对性状能以一定比例分离(3:1)。 2.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两对基因(独立基因)分布在2对非同源染色体上,而其中每对同源染色体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结果符合9:3:3:1分离比例。 3. 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多对基因位于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可以自由分离、自由组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