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在中国做“海外中国研究”中国研究的立场与进路.pdf
在中国做“海外中国研究” 2 07. 中国研究的立场与进路 靴 卷
吕德文
摘 要 :从海外 中国研 究到 中国研 究的转 变过 程。实际上 也即意 味着作为研 究客体的 中国向作为研 究主体 的 中国的转变过程 。如何面对 作为“西学”的 海外 中国研究在“中国研 究”中的地位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 中国研 究的立场 与 进路 ,应该成为 国内中国研 究的题 中之意。 中国研 究的立场是 中国主位 的。 实现这一立场。其具体进路在于 中国研究是 问题取 向、经验取 向,最终应该是 以认识及理解中国为取 向的,因而,在这种研 究进 路下,中国研 究的学术的主 体性只能在认识和理解 中国的过程 中作为“副产 品”出现 。 关键词:中国研究 本 土化 学术传 统 汉学主义
五十多年来,发轫于“中国观察学”的海外 中国研究 ,已经从注重对 “历史的中国”的研究的汉学研究转变成了对“现实的中国”关注的当代 中国学研究(俞可平,1999)。海外中国研究,尤其是美国的海外中国研 究,作为区域性研究的典范,依靠研究者的良好的学术素养以及社会科 学的理论发展成果,已经成为一个学术传统,或者说成为关注当代中国 社会变迁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二十多年来,海外中国研究在国内外学术频繁交流的背景下,对中 国社会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论者由此认为“中国研究”应该成 为包括中国学者的研究在内的国际社会科学的共同论域。 共同论域本身并不能消除不同的学术传统之间的张力。海外中国 研究无论是在其研究的预设方面,还是在其研究的目的及所借重的研 究方法上,都有其自在的逻辑。由此,试图构建国内的“中国研究”论域 的第一步便是与这个学术传统对话,换言之,由于国内的“中国研究”的 论域实际上是海外中国研究所开创的,因而,如何面对作为“西学”的海 外中国研究在“中国研究”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研究的立
吕德文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博士研究生
在中国做“海外中国研究”
场与进路,应该成为国内中国研究的题中之意。
一 、从“海外中国研究”到“中国研究”
本文所言的“海外中国研究”基本上与学界所言的“当代中国研究” 或者说“中国学”相合,它具有两重含义:一是题为“海外”中国研究,借 用了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一套丛书名 ,这一丛书所展现 出来的“美 国 的中国研究”特点以及对于当代汉学研究的把握,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学术传统的特点 ,即海外中国研究主要的是美 国汉学界对当代 中国的 研究 ,而且主要是学术研究 ;二是它区别于传统的欧洲汉学研究 ,“海外 中国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其论域 已从对“历史的 中国”的关注转移到了对“现实的中国”的关注 ,从人文科学的论域转移 到了社会科学的论域,而且越来越呈现出一门“专门研究”的倾向。 在这两种含义之 下的“海外 中国研究”,自然就与“美 国的中国研 究”离不开。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学意义上的海外中国研究发端于美 国,是美国的“中国观察学”对传统欧洲汉学的反叛的产物。这种传统 汉学向当代中国研究的转向,与费正清的努力分不开,费正清的新汉学 本身就具有这种转向的特征。作为跨学科的区域研究的~个分支,新 汉学侧重于对中国革命的研究,而这种研究既应该把握中国传统社会 的结构特点和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以此来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起点 和背景;又应该把握中国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这就需要对此进行全方位 的考察和观照(邓鹏,2004)。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及文化的理解,显然是 欧洲传统汉学的传统,而对于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观照,以及由此所要 求的对中国革命的内外因素的考察,则显然是对于当时的汉学研究而 言的“当代”转向。费正清的这种转 向,发轫于传统汉学的主要阵地的 历史学领域 ,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效应,《剑桥史》所代表 的研究取 向,
一 方面表明西方汉学界已经开始注意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打破 了传统汉学的“中国无历史”的学术倾向,从而也在事实上开始了“当代 中国研究”——关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研究。自此以后,作为美国全 球化总体战略支配下的“地区研究”一部分的中国研究,因为其强烈的 对策性及意识形态性 ,成为美 国对华战略的主要依据 。也正因为此 ,作 为学术研究意义上的 中国研究具有了发展 的坚实 的现实基础及关 注 “当代”中国的学术品格。另一方面,它也表明中国研究具有社会科学
社会 ·2007·6
的特征,或者说已经“社会科学化”了,“冲击~反应”、“传统一现代”等各 个时期 的社会科学前沿理论被用于分析 中国近代 以来 的历史,甚至用 于分析古代史。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在于仅仅使用传统的历史 分析方法无法有效地使历史变成观照现实的工具,也无力使之具备现 实的反省能力(杨念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