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正溴丁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制备正溴丁烷的原理与方法; 练习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加热操作。 二、实验原理 1、卤代烷的制备方法: (1)烷烃的卤化[自由基机理] (2)烯烃与HX加成[亲电加成机理] (3)醇的取代[亲核取代机理] 注:前两个方法得到的产物为混合物,不易分离,不常用 醇与HX的反应是制备卤代烷RX最方便的方法,根据 存在的醇结构的不同,反应存在两种不同的机理。叔醇按 SN1机理,而伯醇主要按双分子亲核取代SN2机理进行。 醇与HX反应的难易随所用醇的结构与HX不同而有所不同。反应的活性次序为: 叔醇 仲醇 伯醇 HI HBr HCl 叔醇在无催化剂存在下,室温即可与HX进行反应; 仲醇需温热及酸催化以加速反应; 伯醇则需更剧烈的反应条件及更强的催化剂。 主反应: 副反应: C H 3 C H 2 C H 2 C H 2 O H C H 2 C H 2 C H = C H 2 + H 2 O 2 C H 3 C H 2 C H 2 C H 2 O H ( C H 3 C H 2 C H 2 C H 2 ) 2 O + H 2 O 2 H B r + H 2 S O 4 B r 2 + S O 2 + 2 H 2 O H 2 S O 4 H 2 S O 4 机理: (SN2) 反应活性: 伯醇 >仲醇>叔醇 HI > HBr > HCl 5.0g(6.2ml,0.07mol)正丁醇, 8.7g(约0.08mol)无水溴化钠, 浓硫酸,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无水氯化钙 三、试剂 四、实验装置 回流装置 气体吸收装置 蒸馏装置 分液装置 五、实验步骤 1、投料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6.4ml硫酸(7ml水加9.4ml浓硫酸,已配好),再依次加入6.2ml正丁醇和8.7g溴化钠,充分振荡后加入搅拌磁子。(硫酸在反应中与溴化钠作用生成氢溴酸,氢溴酸与正丁醇作用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正溴丁烷。硫酸用量和浓度过大,会加大副反应进行;若硫酸用量和浓度过小,不利于主反应的发生,即氢溴酸和正溴丁烷的生成) 9.4ml浓H2SO4 6.2ml正丁醇 8.7g溴化钠 7ml水 油浴加热,安装回流装置(含气体吸收部分)。(注意圆底烧瓶底部与石棉网间的距离和防止碱液被倒吸) 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沸,调整圆底烧瓶底部与石棉网的距离,以保持沸腾而又平稳回流,并时加摇动烧瓶促使反应完成。反应约40min。 2、加热回流 几种气体吸收装置 待反应液冷却后,改回流装置为蒸馏装置(用直形冷凝管冷凝),蒸出粗 产物。(注意判断粗产物是否蒸完)。 3、分离粗产物 将馏出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洗涤(产物在下层),静置分层后,将产物转入另一干燥的分液漏斗中,用等体积的浓硫酸洗涤(除去粗产物中的少量未反应的正丁醇及副产物正丁醚、1—丁烯、2—丁烯。尽量分去硫酸层(下层)。有机相依次用等体积的水(除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未除尽的硫酸)和水(除残留的碱)洗涤后,转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1—2g的无水氯化钙干燥,间歇摇动锥形瓶,直到液体清亮为止。 5、洗涤粗产物 CaCl2 6、收集产物 将干燥好的产物移至小蒸馏瓶中,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收集99—103℃的馏分。 实验关键步骤: 投料时应严格按教材上的顺序;投料后,一定要混合均匀。 反应时,保持回流平稳进行,防止导气管发生倒吸。 洗涤粗产物时,注意正确判断产物的上下层关系。 干燥剂用量合理。 六、思考题 1、反应后的粗产物中含有哪些杂质?各步洗涤的目的何在? 2、用分液漏斗洗涤产物时,正溴丁烷时而在上层,时而在下层,若不知道产物的密度,可用什么简便的方法加以判断? 3、正溴丁烷必须蒸完,否则会影响产率,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溜出液是否由浑浊变为澄清。 (2)反应瓶上层油层是否消失。 (3)取一试管收集几滴溜出液,加水振摇,观察有无油珠出现。 4、产物处理过程中,加入浓硫酸是为了除去未反应的正丁醇,否则它与正溴丁烷形成共沸物而难以除去。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