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市规划原理论文详解.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淮安市2008—2030年城市布局规划内容分析 作者:工管1306班15号江文 摘要:淮安,因淮河而得名,素有“九省通衢、七省咽喉”之美誉。然而近代以来,伴随着战乱频仍、黄河泛滥,淮河、京杭大运河日渐淤塞,水运被公路、铁路运输所替代,运河经济走向衰落,淮安的发展也一度归于平淡。在近几年来,淮安开始领头书写“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这篇宏大文章,力图重归往日的荣耀。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缘区位和历史传承,造就了淮安在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中的独特地位。现今淮安已成为长三角北部乃至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座快速崛起的工业新城,而近几年也正在通过一系列的城市规划措施改变整个城市的各方面布局,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淮安市规划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近些年淮安市规划计划的用意。 1、淮安市城市布局的现状 1.1区位及与周边城镇关系 淮安市是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接连云港,东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滁州市,西南靠近南京。全市地处江苏省淮河两岸,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 1.2城市现状 1.2.1淮安市人口规模 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本市常住人口为4801662人,比2000年减少了4.7%,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流入淮安外来人口达629456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314982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个百分点。 本省其他区县流入淮安市人口较多,主要分布在清河区与淮阴区,人口比重分别为17.58%和14.93%;在省外流入本县人口中,主要分布清河区与开发区,人口比重分别为15.46%和25.67%,此现象表明工业较为发达的清河区、淮阴区、开发区外来人口较多。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为479988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13060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30716人,下降6.45%。年平均降低率0.66%。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91345[4]户,家庭户人口为456085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5人减少0.47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86802人,占49.73%;女性人口为2413087人,占50.2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66下降为98.91。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06508人,占16.8%;15-64岁人口为3494273人,占72.8%;65岁及以上人口为499108人,占10.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9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9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8个百分点。 1.2.2淮安市城市用地布局 根据淮安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为994997.2公顷(1492.50万亩) ,人均土地面积0.19公顷(2.85亩)(以常住人口计算)。全市土地总面积中,农用地 682797.1公顷(1024.2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8.62%;建设用地135524.1公顷(203.2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62%;其他土地176676.1公顷(265.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76%。 城乡建设用地。2005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164.95万亩,占建设用地的81.14%,以486.78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城乡建设用地226平方米。其中城镇工矿用地26.65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3.10%,人均城镇工矿用地97平方米。城乡建设用地中,城市用地仅8.44万亩,占建设用地比重4.15%,农村居民点用地138.33万亩,占建设用地的68.05%。从空间布局看,城市建设用地集中在清河区,淮阴、清浦和楚州四区。农村居民点以盱眙和涟水面积最大,其中涟水县农村居民点占其建设用地比重高达83.98%,是全市规划期内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重点区域。 交通运输用地。2005年全市交通运输用地8.95万亩,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40%;从交通用地占比来看,中心城区所在的清河区,由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道路交通用地相对占比较高,达到10.13%,最低的金湖县交通用地比例仅为2.42%,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水利设施用地。2005年全市水利设施用地26.25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2.91%。各县区中金湖、盱眙两县水利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最高,分别达到23.94%和23.07%,洪泽县也相对较高,比例为13.53%。另外,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过境的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