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重庆科技学院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目录1 油田概况LJ 油田位于G 省QL ftft前地带JX 盆地南部LJ 隆起带,区块拐点坐标如 表12.1 所示。油田内地表为丘陵,地面平均海拔 900m,呈南高北低的冲积缓坡, 地表高差较小,自然条件较差。该油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干燥多风,每年 4~6 月为风季,年平均气温6℃,平均降水157.2mm,多集中在6~8 月,偶有 ft洪爆发。油田内水电、通讯设施较为完善,312 国道穿过市区,沙石公路直达 井场,交通便利。表 12.1 区块拐点坐标拐点X 坐标Y 坐标11700000044000002170025004400000317002500440300041700000044030002 地层特征LJ 背斜隆起地区自上而下钻遇的地层主要有第三系SL 河群和BY 河群,与 下伏白垩系红色含砾泥岩呈不整合接触。第三系 BY 河组的砂岩是LJ 油田的良 好储层,其中发育的泥岩是良好的区域盖层。根据钻井所揭露的地层岩性、电性及泥岩隔层的特征,将油田的油层段与油 层进行划分与对比,划分出1 套含油地层(L 层),3 个砂层组9 个小层(表12.2)。表12.2LJ油田油层命名表油层组砂层组单砂层单砂层个数LL1123L1 、L1 、L13L21234L2 、L2 、L2 、L24L312L3 、L323 构造特征L 油藏位于 LJ 背斜带的中部,是该带的一个主要构造。该构造发育在第三 系,其总体形态是走向为北西-南东方向的穹隆背斜,长短轴比为2.4,地层倾角 一般不超过10?,个别地段受构造影响岩层倾角变化大。该区发育两条断层F1、 F2,延伸长度分别为 2.8km、1.5km,断距最大达 70m。总体属于地质构造简单类(图12.1)。02004006008001000m1:196221.7E+71.70005E+71.7001E+71.70015E+71.7002E+71.70025E+71.7E+71.70005E+71.7001E+71.70015E+71.7002E+71.70025E+7图12.1 L 油藏顶面构造图4 沉积特征L 油藏为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 缘等沉积亚相(表12.3)。表12.3L油藏沉积体系划分表沉积体系(相)亚相微相发育特征识别标志分布状况河 流辫状河河道砂坝具有宽广的河道,泛 滥平原泥质沉积不 发育砂岩粒度粗,含砾,砂体 厚度大。L3泛滥平原三 角 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研究区以发育河道 及其堤泛沉积为主砂泥岩互层,多夹煤线, 发育槽状、板状交错层理, 含植物和淡水动物化石, 见虫孔和植物根,河道间 沼泽发育。L2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有多次级分流汇合 作用三角洲前缘沉积由中-细砂 岩及粉砂岩组成,并夹泥 岩,见槽状、板状交错层 理、平行层理和沙纹交错 层理,常具滑动变形层理、 包卷层理和水平虫迹,含 介形虫、叶肢介、瓣鳃类、 鱼类化石以及植物化石碎片L1河口坝不太发育,常被后期 水下分流河道冲刷远砂坝三角洲前缘向湖延 伸的末端,多为厚度 不大粉砂岩席状砂分布面积广泛,厚度 较薄,砂质较纯水下天然堤属于水下堤泛沉积, 常网状水下分流河 道分隔水下决口扇分流间湾5 储层特征5.1 岩石学特征L 油藏储层的岩石碎屑成分,石英占 80%,变化范围为70%~90%;长石 与岩屑各占10%,长石变化范围为5%~15%,岩屑变化范围为5%~25%。平 均粒径为0.07~0.187mm,颗粒磨圆次棱~次圆状,标准偏差为1.432~1.680, 颗粒分选较差。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胶结物的成分主要为泥质和钙质。胶结物含量变化范围为5%~15%,泥质 含量为5.9%~11%,碳酸盐含量很少。泥质胶结物中粘土矿物蒙脱石相对含量为41.2%,伊利石为46.8%,高岭石为12%。纵向上L3 层钙质含量高,L1 层钙 质含量少,泥质含量由东向西增加。L3 层发育钙质结核,其它层较少,所见结 核有一定的滚圆度,是经过短距离搬运后沉积的钙砾。5.2 物性特征根据测井解释结果,探井W1~W5 井的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数 据如表12.4~表12.8所示。其中,孔隙度变化范围12.3%~23.5%,平均17.9%; 渗透率变化范围47.4mD~134.6mD,平均81.8mD。表12.4 W1 井测井解释(KB=920m)层号层位顶深,m底深,m储厚,m解释结论孔隙度POR,%渗透率PERM,mD11L11915.21919.24.0油层17.987.922L11926.91929.93.0油层17.875.733L11936.91941.04.1油层14.862.141L21951.01953.4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