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书-艺文志》之观感.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书-艺文志》之观感

习《汉书.艺文志》之杂感 余 泊 鞍 观点1. 比对造纸术的发明时间和《艺文志》的编撰内容,可以看出当 时的书法发展阶段:以东汉105年为界,之前的书写的繁复艰 辛,之后随着纸张普及的蓬勃繁盛。新的技术、材料、思想都可成就一个艺术门类的诞生,成熟和辉煌。 观点2. 虽然说艺文志是继承已有书典,反映当权阶级的意志。反过来又很深远地影响了后世,其严重的偏科和缺科——太过重视文礼轻视技术,尤其忽视了那些真正促进生产力的技术,使其毁誉参半。 观艺文志,发现其中并未提及书画艺术的论著!虽有《小学》一篇,但属“字学”,还未达到书法艺术的层面。比对当时的技术和书界人物,探究一下当时的书法及理论状况。先来看一组时间顺序: 1,蔡伦于公元105年(元兴元年),成功改进造纸术; 2,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建武八年~永元四年); 3,杜度,汉章帝(公元58年~公元88年)时的人,东汉书法家; 4,崔瑗,(公元78年~公元143年)东汉书法家; 5,张芝,(?~约公元192年),东汉书法家; 6,蔡邕,(133年~192年),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7,刘宋时期,虞穌首撰《二王》《镇书定目》《羊心书目》《钟张书目》。 从上可以看出,在班固著《汉书》时,虽有零星粗糙的造纸之术,但还没有全国“莫不从用焉”的“蔡侯纸”。竹简、木牍、缣帛仍充当着主要的记录书写载体(到三、四世纪基本才被纸取代)。国家藏书多在体量,“光武迁还洛阳,其经牒秘书,载之二千馀两”,可见古人做字习书确是艰辛非常! 蔡伦造纸后,安帝永初四年,又受命邓太后,“监典”内廷所藏经传的校订和抄写工作,形成了大规模用纸高潮,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载体,进一步促使了纸的普及,使得建立在笔、墨、纸、砚这四种特定材料上的中国书法艺术的物质基础得以完备成型。 便宜质优纸的出现和普及,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印刷技术还没有,大量校定转抄出书,所需的海量誊写工作,促进了当时的书法字体以“用”为基础的演变,也使书法艺术水平迅速提高,书法艺术及应用也得以相对的“平民化”和普及化。 虽说“书字同起”。但从《汉书.艺文志》仅立“小学”看,班固之前,对于“书”的重点而言,训诂书韵是主要目的,少有书法理论的书籍。一方面,这是因为书写困难和记录材料不方便而导致的书籍难以普及,教化难通达的结果。一方面也确实说明书法及理论本身也只处于一个发展且未成熟的时期。比如,书法大家蔡邕,拜中郎,正定六经,立“石经”于太学外,而本身是写的《笔论》,却要靠宋代陈思的《书苑菁华》一书,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况寥寥几笔,确难入典。 汉时,书写的“方便”性要求和政治环境,使得书写“字体”不断演变,趋直就简,从“画”的意味,走向“更实用”的符号化!但书法真正成为一种普及而成熟的艺术形式,还是依赖于纸的普及后才形成的。可见,一门艺术形式的诞生、发展、成熟都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淋漓尽致的才情渲染,结合各种工具、载体物理性能的极致发挥,最终笃定了一种艺术门类的“标准语言格式”。 故东汉后,魏晋时,两三百年间,书法迅速成熟,形成了巅峰时期!成为了一道几乎无法超越的艺术标杆,其成就超越了之前2000年的书法演变。 中国水墨画亦是如此,在思想和材料上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后,入世取儒,出世修道庄,初期书法绘画都是“纯净”的自然发展之作,但随着材料发展的逐渐停滞,之后的书法与水墨逐渐成为一套相对固化语言体系,可以不登山丘,房中做山水流长,不入谷涧,可绘幽兰芳竹。书更是如此,体尽而只能做毫末之变,徒“散”性情也。从此千年,“形式上的困扰”成为无数“笔者”心中永远的痛。可见一种科学材料的新发明往往是一门艺术诞生和突破的契机。不然箇中之变,不甚了了!可悲! 相对而言,思想上的冶炼来的容易些,对技术的依赖也相对少些,千年的政治斗恶成就诸子百家,军家厮杀成就了兵书策论,生存娱乐成就了诗歌杂技,有医术治病救人,有玄学满足人类的无法找到答案的奇思妙想。固《艺文志》有《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方技略》《兵书略》《数术略》,为生存繁衍居然有《房中》,精神寄托有《佛法经律》。而对生产技艺、书法艺术却未提及,未建档规制。 总结原因,古籍佚失,官修书目,政治需要,重“文”轻“理”,尤其是对有利工业发展的技术不重视,加上中国手艺活师门单传的习惯,也阻碍了科学论著的公开普及。所以,中国人以文学首夺诺贝尔奖,冥冥中是天定的,中国是以文度人评帝、定天下的,故“文”乃中华之长。 《汉书-艺文志》定制了目录学的体系,一方面总结了前人的大部分成果。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