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也谈北大校训.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北大校训

在北大的bbs上,经常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请问北大的校训是什么?”“请问北大有校歌吗?”……提问者若是外面慕名而来的朋友,倒也不足为奇,奇的是抱有此类疑问的不乏北大自己的儿女,更奇的是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往往各执一词,相去甚远。让提问的和旁观的,都如坠云里雾里,最后只好不了了之,“洗洗睡吧”。这类问题会周期性地冒出来,然而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没有结果。确实,北大的一切能确定其身份的外在标志,诸如校训、校旗、校色、校歌,等等,都是莫衷一是,悬而未决的。 据我所知,北大校训至少有四个版本。从北大附中毕业进入北大的新生,或许会踌躇满志地告诉你:北大的校训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因为在附中校园的墙上——也就是一般学校校训的地盘上——刷了这八个大字。这几个朴实但过于大众化的词语,当然无法得到北大才子们的认同,那些附小附中一路上来的根正苗红的“土著”,过了一段日子也绝口不跟人提这就是北大的校训了,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名之曰“北大学风”。另外一个校训的版本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几个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北大的历史功绩,也符合我党的宣传需要,所以最受领导人以及官方言论的推崇。但也因为其规范正统的风格,以及对于五四之前那段校史的忽略,而不容于部分北大人求新求变的胸怀。于是,北大招生网的宣传文章走了中庸路线,只称之为“传统精神”,避开了“校训”二字。而未名bbs离站画面则挑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四个词作为校训。它们出自儒家典籍《中庸》,透出一股古旧的典雅和沉静,但也有点学究气,而与北大多元动感的校园文化不太符合。反对者北大内外都不乏其人,校外的首推中山大学,因为该校的校训就是铁板钉钉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还多了一个“笃行”,如此一来,岂不为北大人“光说不练”“眼高手低”的谬见留下了口实?我们要是再用这个,只怕要被人目为剽窃了,毕竟中山大学校训是国父钦定,名正言顺,而我们这里连内部分歧都还没有摆平。最后,蔡元培先生作为北大人的精神领袖,曾经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他主持北大的宗旨是“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后人或压缩为八个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希望确定为北大的校训。但在今日之中国,所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某种程度上还是句空话,而且“兼容并包”又容易被降格为“藏污纳垢”,成为某些领导开办各种赚钱班的依据,于是我们又玩了一下春秋笔法,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命名为“办学方针”,甚至还要加上定语“蔡元培主持北大的办学方针”,而并不给它进行校训的加冕仪式。……正所谓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众说纷纭,校训到底是什么?不知道。 再比如校歌,据说胡适先生担任校长之时,北大师生曾传唱他所作的《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其流行程度应该无愧于校歌之称号了,只是内容近乎社会通俗歌曲,而与“校歌”之要求相去甚远,自然难膺此重任。现在每年的一二九大合唱,最经典热门的曲目莫过于《燕园情》:“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据说这就是北大的校歌。但除非是亲自参加过合唱排练者,北大学生居然罕有知道这首“校歌”的,而其美声的风格也不为北大学子所喜。上世纪三十年代吴梅先生曾为北大写过两首校歌,文辞古雅,琅琅上口。其一曰:“景山门启幕帏成,均又新,弦诵一堂春。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数分科,有东西秘文;论同堂,尽南北儒珍。珍重读书身,莫白了青青双鬓。男儿自有真,谁不是良时豪俊,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其二曰:“朴乐英才,试语同侪。追想逊清时创立此堂斋,景山丽日开,旧家主第门次改。春明起讲台,春风尽异才,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好是好,但其谱不存,且内容有时代之局限,故行而不远,不表于后世。在80年代的校园歌曲潮流中,终于涌现出一首差不多是众望所归的校歌——《未名湖是个海洋》:“这真是一块圣地,今天我来到这里。阳光月光星光灯光在照耀,她的脸孔在欢笑和哭泣……” 这首歌的旋律和意境,都与北大人那种高贵的忧郁相吻合,于是在年轻的学子中传唱不衰。但终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和加冕,另外内容亦稍嫌单薄以及边缘化,所以还是不能称之为北大校歌。于是,北大校歌的归属,与校训一样,也成了一桩悬案。同样的,校旗、校色、校花之类的也都没有定论(蔡元培先生设计的校旗早已废而不用。现在北大作为团体露面时,举的旗子可能是白色、红色,甚至绿色,上书简简单单四个字:北京大学。或者还加上那个校徽)。…… 唯一确定的大概就是北大的校徽了。自从鲁迅先生为北大设计出那个简洁古朴的徽章,就一直沿用至今。校徽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虽然校徽的外在形式是确定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