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摩登族现象中的亚文化理论分析
摩登族现象中的亚文化理论分析王微 20130011124摘要 产生、发展并消亡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摩登族,是欧美青年亚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摩登族特有的服装形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亮眼的一部分。对自身现实生活状况的不满,对自身生活品质的高要求和自我满足,以及与父辈之间的代际隐性冲突,是摩登族风格产生的重要原因。摩登族作为亚文化的一种,最后的结局也是走向的被商业收编的道路。【关键词】 摩登族 亚文化 伯明翰学派 风格 收编一、引言摩登派于1950年代末首次出现在伦教和伦敦周边,成为无赖青年的后继者。在战后英国的工人阶级青年亚文化中,摩登族(Mods)是第一个对西印度群岛黑人亚文化的出现予以正面响应并试图效仿的亚文化,体现了工人阶级青年的“向上爬”的愿望。摩登派得名与美国的现代爵士乐(modernjazz)有关,是一种下层阶级中典型的“纨绔子弟”较于无赖青年或摇滚派,摩登派得以投身各式各样地位稍高的工作根据对曾被监禁的43个摩登派的统计,摩登派多是在15岁时离开较差的现代学校,在伦敦西区的各种服务业中谋得一个小职位,多半是半技术工人或办公室职员,平均每周的薪水11英镑。相对其他工人阶级子弟,他们的消费水平要更高一些。二、摩登族(一)摩登族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1.概念界定在西印度群岛社区周边逐渐产生的工人阶级青年文化中,摩登族是第一个对黑人的出现予以正面响应、并试图去模仿它的风格。摩登族是一种“下层阶级的花花公子”(Goldman,1974),着迷于微小的服装细节(Wolfe,1966)。就像汤姆·沃尔夫(Tom Wolfe)笔下吹毛求疵的纽约律师,他的特色表现在衬衫衣领的角度上,既可以用定制的夹克开叉来衡量,也可以根据手工自制谐谑的外形来判定。2.摩登族的产生及发展历程摩登族的产生不得不提到无赖青年或称为无赖青年(Teddy boys)。战后的英国亚文化中,首先出现的是50年代的无赖青年(Teddy Boys,或称Ted)。无赖青年的服饰装扮以20世纪初爱德华时代的华丽造型为典型,而这个群体的服饰多因裁缝师的手工缝制而造价不菲,事实上,这些以白人劳动阶级为主的年轻人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此外,这个团体也与摇滚乐产生紧密的关联。这个战后首先出现的亚文化团体内部因为成群结党,也出现相互斗殴的事件,而这些事件被媒体夸张地报道。其中,最为重大的事件莫过于1958年诺丁山(Notting Hill)暴动,这一事件的产生原因在于无赖青年对黑人小区的暴力攻击。到了60年代初期,无赖青年逐渐分化为摩登族(Mods)与摇滚客(Rockers)。摩登族的兴起与英国新兴的披头风咖啡店(beatnik coffee bar)有直接的关联。披头风咖啡店原本针对中产阶级以及艺术学校的学生,后来却成为摩登族的空间。其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酒吧晚上十一点就关门,而这种咖啡店则营业到凌晨。此外,这类酒吧还设有点唱机(jukeboxes),在这里,年轻人可以投币点选自己所喜爱的音乐,披头风咖啡店因此成为年轻人愿意彻夜驻足、认同的空间。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速可达摩托车成为摩登族的必备工具:只有个体得以自由移动的摩托车,才能在公共交通系统都已停止的夜晚穿梭。此外,摩登族之所以热衷黑人音乐,主要原因则是摩登族经常彻夜聚集,而黑人的黑色则被视为夜晚的象征。或许是因为风格较不哗众取宠的缘故,摩登派在很长时间里并未被确认为一种亚文化群体,很少被父辈文化驱散和嘲弄。这种情形一直到1964年后才有所改观:这一年的八月,摩登派和摇滚派在英国的海岸观光地发生了大规模冲突,经媒体大肆渲染,使摩登派以“民间恶魔”的形象首次在公众生活中亮相,并由媒体炒作之后引起了民众的道德恐慌,最后双方都有人被法庭判刑。1968年以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媒体、市场的压力和常见的内部矛盾(保持隐秘与公开之间的矛盾,保持在年轻状态和成长之间的矛盾),摩登派开始分裂:较为奢华放肆的摩登派全心全力地投入节奏与蓝调,以戏仿和夸饰的手法来炫耀女性特质和卡纳比街的景观,逐步合并到有着时尚仪式的嬉皮士和刚窜起不久的“地下场景”亚文化,而“铁杆摩登派”(Hard Mods)则演变成了光头仔亚文化。(二)摩登族的风格和大胆抗命、莽撞冲动的无赖青年不同,摩登族的外表精致有加,举止节制:他们喜欢颜色体面、样式保守的西装,过分讲究匀称和整洁。摩登族一般都会留着干净利落的短发,喜欢剃一种时髦而完美的“法式平头”发型,抹上不显眼的发胶,不爱用那些大大咧咧、富有男子汉气概的摇滚派们偏好的耀眼的发油。摩登族创造了一种风格,这种风格让他们得以在学校、工作和休闲活动之间顺利的达成了妥协,这种风格隐含的信息如同其本身所宣称的一样。摩登族悄然打破了条理分明的秩序,逐渐颠覆了“衣领、西装和领带”的传统意义,讲究整洁到了荒谬的程度。早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