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因子2讲述
第二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一、 生态因子的概念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O2、CO2等。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二、 生态因子的分类 一般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其归纳为五类: (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3)地形因子 (4)生物因子 (5)人为因子 气候因子 该类因子又可分为光、温度、水分、空气等许多因子。 它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引种和地理分布均有很大的作用。 气候因子又可称为地理因子,因为,它们随地理位置或海拔高度的改变而改变,而这种变化均影响到森林的分布和生长。 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等。 土壤是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产物,所以,它本身必然受到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和植物、动物因子的影响,同时,也对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动物发生作用。因此,不同的土壤有其相应的植物和动物。 生物因子 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其中包括植物对动物的生态作用,植物与动物、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间、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地形因子 地形因子是间接因子,其本身对于生物没有直接影响,但通过地形的变化影响气候、土壤、植物,从而也影响动物。因此,地形因子对于生物只是间接的作用。地形因子又可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低地、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 人为因子 由于人类对于生物的作用是有意识的和有目的的,所以,具有无限的支配力。人为因子 主要指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改造以及破坏过程中给生物带来有利的或者有害的影响。 火因子 火是生态因子。 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并且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过去一般没有注意到火作为对生物的一种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它能决定植被的种的组成成分和分布,直接和间接影响动物的种类和种群数量。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综合作用; 2. 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 3.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1.综合作用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任何一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例如:水体温度与溶解氧的关系。 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 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如光周期现象中日照时间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就是主导因子。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坡位、海拔高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他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例如低温对冬小麦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害的。 如大马哈鱼生活在海洋中,生殖季节回游到淡水河流中产卵。 5.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如种子发芽试验: (1)成熟种子+温度+无水 (2)成熟种子+温度+过多水分 (3)成熟种子+恰当的温度+恰当的水分+ 适当的空气 补偿作用 当某一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起部分补偿作用。例如光照不足所引起的光合作用的下降可以由CO2浓度的增加得到一定的补偿。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一)限制因子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如氧气。 (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1840年德国农业化学家J. Liebig(利比希)在研究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间的关系时发现,植物生长并非受到大量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水和CO2的限制,而是受到一些需要量小的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如硼等的影响。 土壤中的 氮:可维持250千克产量 钾:可维持350千克产量 磷:可维持500千克产量 实际产量为250千克;若氮增加1倍,产量为350千克。 因此他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态物质的量”,后人称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及评级记录表详解.doc
- 电力营销业务题库详解.doc
- 熊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提升【中华讲师网】详解.pptx
- 溴碘的提取(二)详解.ppt
- 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研报告讲述.doc
- 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讲述.doc
- 生存与Cox回归讲述.ppt
-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详解.ppt
- 生态工业园区基本概念与范例讲述.ppt
- 电瓶叉车使用保养说明书详解.doc
- 2025至2030年中国平头定位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单速重型地弹簧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广口盖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艺感应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印刷机械刀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压花绒布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南瓜冰淇淋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平制羊肠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带护栏三摇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广告盘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